作者:楊曉懌
隨著新一輪疫情對經濟運行造成持續(xù)的影響,以及外部環(huán)境帶來的不確定性持續(xù)擴大,國務院新落實了一批減稅降費措施,以及“穩(wěn)市場主體”的配套政策。但從目前的實際情況來看,已出臺政策的力度并未完全滿足維持經濟穩(wěn)定的相關要求,市場主體的運行壓力仍然很大;新一輪疫情對實體經濟造成的影響繼續(xù)擴大,預計持續(xù)的時間也在延長。
這就意味著,后續(xù)政策仍然需要財政政策的繼續(xù)發(fā)力,部分地區(qū)財政能夠實現的收入也將比預算數有所下滑,地方財政的壓力再次擴大。并且,雖然地產政策有所放松,但目前地產行業(yè)的主體風險仍未能完全去除,行業(yè)主要動作仍是存量并購,新增土地的需求仍然較弱,大部分地方政府仍然無法期望通過土地出讓金來改善當前的財政緊張狀況。
在這樣的壓力下,地方財政將面臨新的壓力與挑戰(zhàn),也意味著地方財政對地方城投的支援能力進一步下降,城投的債務風險再次暗流涌動:
財政自身難保,難以支撐城投
從近期疫情防控以及外部環(huán)境帶來的壓力來看,地方財政所面臨的短期收支壓力相當之大,并且可以預期的是,后續(xù)“六保六穩(wěn)”支出還將隨著整體壓力的增加而持續(xù)擴大,地方政府將迎來痛苦的、全面勒緊褲腰帶的生活。加上之前兩年出臺的深化預算改革舉措,地方政府在可用財力緊張的同時,預算內挪騰的空間也非常受限,再加上新增隱性債務的絕對紅線,可以說地方財政“自身難?!保褵o力再支援他人。
而對許多地區(qū)債務壓力已經較大的城投來說,地方財政資金的下達以及相應費用(如土地出讓金)的返還是維持城投財務健康至關重要的因素。隨著財政的收緊以及相應資金支付的延遲,城投的資金鏈壓力也隨之增長,更不用說中西部一些債務壓力較大的城投正處于“等米下鍋”的狀態(tài),在財政壓力增大、土地出讓不及預期時,顯然債務風險也將進一步大擴大,城投支援地方土地市場的能力也將隨之下滑。近期的城投弱主體,也將開始面臨更大的考驗。
短期壓力增加,融資渠道受限
自2022年以來,隨著宏觀政策的變化以及預期風險值的提高,貨幣政策有所放松,社會融資也出現了明顯的起色,部分較平穩(wěn)的城投也再次受到市場親睞。但這一轉變的前提是風險因素的下降,以及政府投資規(guī)模增加、城投基本面好轉的基礎上的;隨著短期壓力的增長,如果土地出讓金增速持續(xù)不如預期,以及部分地區(qū)收支矛盾的持續(xù)突出,城投顯然也要經受更多的考驗。
并且,需要關注的是,在金融深化改革、影子銀行業(yè)務得到充分治理,以及城投債務與政府債務的逐漸剝離后,城投的融資渠道有明顯地減少,且剩余渠道的募資能力有明顯的減弱。這就使得近期多個弱資質城投主體的資金募集難度進一步提升,風險因素的加劇也使得市場分化日趨鮮明,更多的風險因素蓄勢待發(fā)。
風險容忍提升,推進債務重組
在一系列因素的變化以及未來穩(wěn)定發(fā)展更大的困難下,實際上我們已經可以看到市場與監(jiān)管對一些風險因素的容忍度在持續(xù)提升,這就意味著對于一些弱主體城投來說,將在不發(fā)生系統性風險的底線上進行新一輪的債務重組。
在今年初發(fā)布的《國務院關于支持貴州在新時代西部大開發(fā)上闖新路的意見》(國發(fā)〔2022〕2號)中,已經明確提出貴州省可以開展債務化解的試點工作,允許融資平臺公司對符合條件的存量隱性債務,與金融機構協商采取適當的展期、債務重組等方式維持資金周轉。對于一些融資成本已經達到15%以上的城投弱主體來說,如此高的債務成本已經不是單純可以通過發(fā)展來解決的問題,適當推進債務重組、降低債務成本已然是大勢所趨。
或許2022年的城投債依然保持著“不違約”的光榮記錄,但完全的剛性兌付、以及對融資成本不敏感,已然成為了過去時。
注:文章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資產界立場。
題圖來自 Pexels,基于 CC0 協議
本文由“楊老師的基建課堂”投稿資產界,并經資產界編輯發(fā)布。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未經授權,請勿轉載,謝謝!
原標題: 地方財政再承壓,城投風險隱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