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楊曉懌
來源:楊老師的基建課堂(ID:msyangteacher)
8月16日的國常會提出,要求抓好政策落實,針對經濟運行新情況加強跨周期調節(jié);以及用好地方政府專項債帶動擴大有效投資,以更有效的開放舉措穩(wěn)定外貿外資,加強政策協調和解讀,增強市場主體信心,保持經濟平穩(wěn)運行。
這意味著,今年克制已久的專項債發(fā)行即將開閘、批量發(fā)行;收縮已久的財政政策,也將再有舉措:
專項債回暖,重提帶動投資
由于宏觀政策的調控,今年堪稱地方債發(fā)行進度最慢的一年;時至八月,尚有超過2萬億的地方專項債券等待發(fā)行。這一特殊情況我在之前分析過多次,大體是宏觀政策認為上半年經濟恢復超預期、而外部環(huán)境存在高度的不確定性,因此延緩了財政的支出進度,為下半年可能產生的情況“儲備彈藥”。
如今受自然災害與疫情的雙重影響,經濟運行也確實出現了一些壓力,那么積蓄已久的地方專項債就將成為政策的發(fā)力點,加速開閘發(fā)行、發(fā)揮財政政策穩(wěn)定市場經濟的作用。
不僅專項債發(fā)行速度、支出情況將極大的加快;專項債的使用領域、相關政策也將出現一些變化。時隔許久,國常會再次發(fā)出“專項債帶動擴大有效投資”的提法,說明當前趨向保守的專項債政策基本告一段落;下一階段的專項債,不僅要體現財政支出托底的作用,還要進一步帶動社會投資、撬動投資規(guī)模。
這意味著未來專項債資金作項目資本金的情況將有所增多,政策指導地方專項債項目配套融資也將成為重點關注環(huán)節(jié);重大項目、重點領域項目申請專項債券,將有較為明顯的放松。并且,今年初財政部曾提出“進一步擴大專項債券的使用范圍”,專項債券能否繼補充中小銀行資本金后再次用于其他資本性支出,值得期待。
強調跨周期,財政政策轉向
本次國常會最值得關注的是要求“針對經濟運行新情況加強跨周期調節(jié)”;這意味著上半年偏保守的財政政策即將再次轉向,保障經濟平穩(wěn)運行、延續(xù)到下一個經濟周期。
近期針對隱性債務的15號文引起了市場很大的反應,但從財政改革過程中強調的“開前門、堵后門”邏輯來看,加大對政府隱性債務的處理與防范,實際上也為財政加大政策力度、完善地方政府的合法舉債渠道做好了準備。因此,雖然城投主體的新增融資依然困難,但財政政策可操作的空間仍然存在,完全可以配合宏觀政策繼續(xù)發(fā)力。
正如上半年財政深化預算改革中所強調的,將進一步健全地方政府依法適度舉債機制,完善以債務率為主的政府債務風險評估指標體系,建立健全政府債務與項目資產、收益相對應的制度,綜合評估政府償債能力。在隱性債務得到全面控制后,地方政府的合法舉債渠道,將進一步通暢。
基建要加速?定向框架已現
由于統(tǒng)計局月報數據的下滑,市場對經濟動能產生了一定的擔憂,再次把托底市場運行的希望寄托在基建之上。但在制度全面改革、針對政府投資與城投監(jiān)管的政策都大幅轉向的當下,如今擴大基建投資也將與過去存在明顯的差異,有明顯的定向特征。
一是提高了對基建投資收益的要求,定向支持收益自平衡的基建項目。既是避免進一步增加政府的債務,也是通過市場經濟指標來提高基建的投資效率;
二是加強基建與產業(yè)的關聯,不再以土地財政為導向。要求基建必須與地方政府的工作目標一致,或為產業(yè)服務,或“補短板強弱項”,或撬動社會投資;
三是改變了傳統(tǒng)上以政府為主的基建投資模式,強調市場化,更多的讓企業(yè)參與到項目中來。在地方政府與城投開啟去杠桿進程后,除了專項債等特殊模式,企業(yè)主體就成為了新增基建投資的中堅力量,市場化制度再次加速推行。
因此,隨著專項債券的發(fā)行,未來基建投資增速將比上半年有所進步,但在定向投資的框架下,整體數據很難有大的改變,只是微觀地區(qū)與行業(yè),將有明顯的提升。
此外,由于政策的連續(xù)性,我們將看到下半年的積極政策將延續(xù)到明年,給市場帶來一個新的“窗口期”;“十四五規(guī)劃”提出的一批重大項目,也將在此期間開始落地。
注:文章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資產界立場。
題圖來自 Pexels,基于 CC0 協議
本文由“楊老師的基建課堂”投稿資產界,并經資產界編輯發(fā)布。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未經授權,請勿轉載,謝謝!
原標題: 專項債開閘,跨周期的財政政策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