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理顧菌
來源:理顧者(ID:gh_9acd8a0ce3f1)
世間政信千千萬,江蘇最是風景繁。
談及政信項目,68家信托公司,沒有誰不想與江蘇城投攜手;所有鐘愛政信的投資人,也沒有誰不偏愛江蘇。
畢竟,信仰誠可貴,尤其是江蘇。
以政府信用背書,在城投信仰不倒中,江蘇政信信托迄今為止沒有發(fā)生過違約,即便它債務余額常年第一。
01
截至 2019 年末,江蘇地方政府債務余額為 14878.4 億,毫不意外又領跑全國,妥妥的第一債務大省。
單看地方債余額,無經驗投資人或許會擔心:江蘇是否存在債務危機?就像此前的獨山,400億驚天巨債,讓地方債這一話題推至風口浪尖。
但中國的地方債,有著中國的特色。
它是維持地方經濟基本運轉的必然存在,幾乎沒有哪一個地方不曾通過舉債借錢來發(fā)展地方經濟。
亞當·斯密在《國富論》中闡述了經濟發(fā)展的良性循環(huán)成長過程,即:市場擴張——專業(yè)化分工——效率提升——收入提高——進一步的市場擴張。
這其中,地方債扮演了一個重要角色。
地方政府通過城投公司來借錢,再將錢花出去,大肆搞基建。
而基建降低了交通運輸成本、信息和知識傳播成本,這些成本的下降又成就了更廣闊的市場擴張,推動進一步的專業(yè)化分工和生產效率提高。
于是,內需增長,發(fā)電量運輸量增長,GDP增長,就業(yè)增長,收入增長,稅收增長,財政收入增長。
一切數字看上去都美好,除了債務余額。
而這些債務余額,可能越滾越大,越滾越看不見。
它們都是地方政府借的錢,社會主義國家又怎么可能置地方政府于不管之地呢?
倘若地方政府財政破產,官員下臺,政權被當地資本大鱷竊取,黨又如何把控國家呢?
為此,這成就了政府信仰。
而衡量政信信仰的一大因素,落在了地方財政水平上。財政水平高,信仰越可靠,因為哪怕債務余額位居全國第一,它也不懼財政破產,不懼還不起。
02
2019年的GDP,江蘇第二,9.96萬億。
尚未突破10萬億大關,而排在它前面的廣東已然10萬億有余,但對比廣東的“不患寡患不均”,江蘇轄區(qū)13個市的經濟均衡性,遠高于廣東。
2019年,江蘇墊底的宿遷GDP約3099億。一省之內,13個地級市GDP全部超過3000億元,這在全國是獨一無二的。
即使是蘇南最富的蘇州,與蘇北最窮的宿遷,GDP比頂多也不過6:1;可廣東的深圳:云浮,GDP之比高達29:1。
更何況,廣東還有一路政策紅利加持。
如果把江蘇9.96萬億放至全國,它是全國經濟總量的十分之一;如果把它放至全球,它超過絕大多數國家,堪稱“富可敵國”。
從經濟實力來說,江蘇13市,絕對不容小覷。
再看第二項數據,財政實力也一樣。
財政實力和經濟實力掛鉤,往往呈正比,但財政收入和GDP又有著很大區(qū)別。財政收入是政府每年能收到的錢,在城投信仰里,地方政府有多少錢直接和償還能力有關系。
按照2015年新預算法,財政收入分四類。其中最重要、也是占比最高的是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其組成主要為稅收收入,占比在80%以上。
2019年,江蘇一般公共預算收入為 8802.4 億元。
一般公共預算支出為12573.3億元。
財政自給率(一般公共預算收入/一般公共預算支出)為70%,財政自給力處于全國上游水平。
這還是在“受減稅降費政策影響,公共預算收入增速下滑”情況下的財政實力。否則,稅收收入更高,預算收入更高,財政自給率也更高。
而自給自給,自給率越高,對中央的依賴度越低,越不需要中央的“轉移支付”來補貼地方債務償還。
13市中,蘇州一枝獨秀,自給率超過100%。
剩余12市,我們引用一下廣發(fā)證券的研報數據,按財政自給程度劃分為四檔:
第一檔(自給率>90%):蘇州,南京,無錫,常州;
第二檔(60%<自給率<90%):鎮(zhèn)江、南通、泰州;
第三檔(50%<自給率<60%):揚州,徐州,連云港;
第四檔(自給率<50%):淮安,鹽城,宿遷;
一項經濟實力,一項財政實力。
兩項數據是政信的底氣,也是政府的潛在支持力,底氣越足者信仰越強,債務風險越低。
大家都喜歡經濟發(fā)達、財政實力強的地方,政信也一樣。于是,大家都往東部走,往南方走,往長江下游走,往GDP排名靠前的大省走。
03
江蘇雄厚的經濟財政實力,來自于13市的輸血。
全國沒有一個省,地級市能像江蘇13市般個性突出,存在感十足。中國“唯一”一個所有地級市都晉級百強城市的省份。
更有甚者,縣也存在感十足。
蘇南很多縣出去為何不喜歡冠市名?
因為蘇南無弱縣,這里的縣,常年包攬百強縣前五名,隨便拉出一個昆山或江陰,都能碾壓中西部不少省會,而且隔三差五還會上演“下克上”“縣城反超府城”等逆襲戲碼。
這些存在感十足的市/縣,貢獻出的是什么?
是豐富的納稅主體,進而是一路水漲船高的稅收收入,以及財政收入。正如前面所言,稅收在財政收入中占八成。
可以先從產業(yè)結構來一窺江蘇13市。
江蘇13市三大產業(yè)中,第三產業(yè)占比均在40-50%以上,以南京最為突出,第三產業(yè)占60%以上。而除二三產業(yè)比重較大之外,13市各有各的支柱產業(yè):
蘇州有電子信息、輕工業(yè)、紡織、冶金;
南京有石油化工、汽車制造、鋼鐵;
無錫有紡織、服裝、精細化工及生物醫(yī)藥業(yè);
南通有高端紡織、船舶海工、電子信息;
……
以支柱產業(yè)作地基,再輔以新興產業(yè),不失穩(wěn)重,又不失新鮮活力。如此一來,城市稅收的可持續(xù)性,也有了支撐。
另外,江蘇13市金融生態(tài)好,經濟質量高。
13個地級市都有上市公司,南京蘇州無錫上市公司數量穩(wěn)居前三,市值總量絕對規(guī)模也遙遙領先,整體證券化程度較高。其余10市,均有不同數量。
值得一提的是連云港。
上市公司數量不多,但上市公司優(yōu)質,市值總量僅次于蘇州南京無錫,對于連云港稅收起著大頭作用。
此外,13市的“闊”,也是有歷史底蘊的。
楚漢之爭,淮陰人韓信幫助徐州人劉邦,打敗了來自宿遷的項羽;早在唐代,就有“揚一益二”之說;17世紀安徽巡撫一直駐扎在南京,“徽京”之名并非空穴來風;13市有一半曾當過省會……
從小商品文化而言,13市的小商品特產甚至細分到縣鎮(zhèn)村。
揚州咸鴨蛋與高郵咸鴨蛋、蘇州大閘蟹與陽澄湖大閘蟹、無錫紫砂壺與宜興紫砂壺、泰州豬肉脯與靖江豬肉脯間……商品競爭而繁榮,這種PK在外人看來,更像是江蘇人在集體炫富。
還有經濟上的勢均力敵,使得江蘇各市在交通基建等方面也往往追求“麻雀雖小,五臟俱全”。
13個城市,擁有9個機場,其中8個還是國際機場,雖然就總量而言,并非全國第一。
但論密度,1.1萬平方公里/個機場。
放眼至全國,其他省份的確無一出江蘇其右。
并且9個機場,全部都為一類航空口岸,吞吐量全部突破百萬人次,構成一個良性經濟循環(huán)。
“要想富,先修路”。歷史已經證明,這背后有著深刻的經濟學智慧。而江蘇大概深諳這一道理。
04
一言以蔽之,最后這13個地級市的活力,給江蘇帶來的是,發(fā)達的經濟體系,商品化的市場競爭意識,多元化的產業(yè)結構和豐富的納稅主體,高穩(wěn)定性的稅收,雄厚的財政收入……
這也是之所以江蘇省債務余額全國第一,全省債務率卻居下游水平,債務風險總體可控,迄今為止政信信托沒有實質違約的原因。
靠的,便是強大的經濟實力,雄厚的財政收入。
因為負債率=債務余額/國內生產總值(GDP)。
這也是之所以世間政信千千萬,江蘇最是風景繁的原因。因為江蘇,本身就與信仰共舞。
注:文章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資產界立場。
題圖來自 Pexels,基于 CC0 協議
本文由“理顧者”投稿資產界,并經資產界編輯發(fā)布。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未經授權,請勿轉載,謝謝!
原標題: 江蘇政信,與信仰共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