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債券民工在路上
來源:債券民工(ID:zhaiquanmg)
雖然2021年剛開始,但是可以確認的是2021年對于非標產品市場來說,注定是個難忘的年份。2021年剛過去11天,已經確認的非標產品違約事件就有29個(產品類型包括信托計劃、私募基金和銀行理財等,數據來源于企業(yè)預警通的非標資產風險模塊)
與此同時,四川信托和泰禾集團47億元的金融借款合同糾紛再次上了財經頭條,成為大家關注的焦點。四川信托和泰禾集團都是金融頭條的??停核拇ㄐ磐心壳耙呀洷唤庸埽悦媾R300億元的TOT資金缺口風險;泰禾集團債券違約之后,多次傳出債務違約和項目停工的消息,白衣騎士萬科也是備受關注。而根據公開信息,中融信托發(fā)放的6.061億元信托貸款,也于2021年1月9日發(fā)生逾期。
今天債券民工不聊四川信托和泰禾集團背后的故事,聊聊2021年非標產品爆雷話題引發(fā)的剛性兌付問題。
一、剛性兌付的監(jiān)管文件
目前監(jiān)管機構對非標產品剛性兌付問題指導意見最明確的文件是人民銀行、銀保監(jiān)會、證監(jiān)會和外匯局于2018年聯合印發(fā)的《關于規(guī)范金融機構資產管理業(yè)務的指導意見》(銀發(fā)[2018]106號)(以下簡稱“指導意見”)。指導意見明確提出了要打破剛性兌付。需要注意的是,指導意見中的剛性兌付的內涵實際上是包括兩個方面的內容:一是賣者盡責,二是買者自負。也就是說金融機構需要放棄剛性兌付的包袱,而投資者則需要接受投資所帶來的潛在風險。
指導意見中,對于剛性兌付的具體類型界定非常明確:保本保收益、資金池保本保收益以及自籌或者委托其他機構代償資產產品。這幾種類型都是金融機構進行剛性兌付的常用手段。從一個角度來看,這也是投資者依賴剛性兌付的根源。
二、金融機構“賣者盡責”
金融機構是資管產品的看門人,掌握著非標產品所有相關機構的信息。金融機構內部對于產品盡調都有相應的合規(guī)審查流程。但是由于目前市場上流行的信托、資管計劃等非標產品,均屬于私募產品,盡調材料并未公開。因此在實踐中很難通過公開材料來界定金融機構是否嚴格履行盡調義務。投資者手里有的只有一份金融產品合同,而這份合同并沒有融資人的財務和業(yè)務信息。在某種程度上看,在購買非標產品時,投資者很難直觀的了解融資人的具體財務和業(yè)務情況。
三、投資者的“買者自負”
單純的從非標市場來看,投資者是市場上的稀缺資源,是各類金融機構爭取的優(yōu)質客戶。從現有的公開信息來看,金融機構是實際上很難履行投資者教育相關工作,讓投資者充分認識到金融產品可能存在的風險和問題。因此,投資者對于非標產品“買者自負”的可能并未達到監(jiān)管的要求。這里我們再重溫一下郭主席的講話“理財產品收益率超過6%就要打問號,超過8%很危險,超過10%就要做好損失全部本金的準備”。
對于非標產品的投資者來說,盲目相信金融機構的想法真的是危險了。如果沒有對融資人的財務和業(yè)務情況有充分的理解,沒有對非標產品風險的明確界定,盲目投資只會讓自己的資金陷入危險之中。
四、小結
打破剛兌其實是對非標市場的保護。這句話聽上去很無厘頭,但是這是真的。剛性兌付的本質是風險的延期,并沒有化解風險,只是把雷藏起來了,藏到一定程度,終歸是要爆炸的,而且威力會更大,破壞性也會更驚人。打破非標產品的剛性兌付,讓金融機構和投資者都沒有了僥幸心理,可以正確的認識金融產品的風險和問題,有助于整個市場的長遠健康發(fā)展。對于非標產品,監(jiān)管機構的監(jiān)管一定是會越來越嚴格的,只有這樣市場才會穩(wěn)健發(fā)展。華澳信托因為“違反審慎經營原則”,成為信托行業(yè)內第一例通道業(yè)務被判敗訴的案例。監(jiān)管機構已經對金融機構出手了,相信很快也會對投資者做非標產品投資風險自擔的相關規(guī)定了。
注:文章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資產界立場。
題圖來自 Pexels,基于 CC0 協(xié)議
本文由“債券民工”投稿資產界,并經資產界編輯發(fā)布。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未經授權,請勿轉載,謝謝!
原標題: 打破剛兌其實是對非標市場的保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