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桿姐
來源:杠桿地產(chǎn)(ID:Property-Market)
回溯一下:
2022年1月17日,央行7000億元1年期MLF(中期借貸便利)操作,利率2.85%,此前為2.95%;同日進行1000億元7天期逆回購操作,中標利率2.1%,從原來的2.2%下調10個基點。
而今,2022年1月20日,又到LPR(貸款市場報價利率)發(fā)布時間。
1年期LPR為3.7%,上月為3.8%;5年期以上LPR為4.6%,上月為4.65%。
特別是5年期LPR,時隔21個月后,再次下調5個基點。上一次降是2020年4月,當時從4.75%下降10個基點,至4.65%,然后維持了21個月。
任何降準、降息或者加息,都是信號,杠桿地產(chǎn)一直說,無一例外。全面降準、降息更是。
降息、降準周期,一定利好樓市,只是看程度。
當下我國房地產(chǎn)壓力太大了,從最決策層到部委、金融機構,到地方,逐步都在釋放“友好”。
其實回頭看會發(fā)現(xiàn),地產(chǎn)近年基本都有搞小陽春,然后收緊。2021年不過是小陽春特別短暫,甚至有些地方還沒形成就被扼殺。
2021年末開啟的非對稱降息,只調整1年期LPR,不調整5年期,對于房貸當時不會造成影響。因為房貸一般都是5年期以上的。
而2022年1月這一次全面降息,1年期LPR下調10個基點,5年期也降了5個基點。1月20日后的新房貸,立馬受益。
這對樓市銷售肯定有促進作用。包括此前一些地方按揭貸款利率實際已經(jīng)降了一點。上下齊降,你說呢?
順便杠桿地產(chǎn)多說一句,LPR改革以來,雖說降息周期一般從非對稱1年期開始,但是恰好2021年12月降1年的,不調5年的,既有房貸2022全年利率不會變。你說受益最大的是誰?
顯然,央行有保障商業(yè)銀行收益的考慮。用心良苦,房奴買單。
無論如何,假設2022年12月的LPR利率,不比現(xiàn)在高,老房貸起碼2023年還是受益了。
然后說回股市,沒有誰不喜歡便宜的錢。
從2021年12月1年期LPR調降開始,到前幾天央行進行7000億元1年期MLF(中期借貸便利)操作,利率2.85%,此前為2.95%;同日進行1000億元7天期逆回購操作,中標利率2.1%,由原來的2.2%下調10個基點——這就注定了,股市將迎來成本更低的資金。
有了成本更低的資金,膽子更大、更敢上杠桿的人或機構就會增多。
至于樓市和股市的蹺蹺板效應,這一次可能沒以前明顯。
02唯一的懸念,降息周期維持多久?這關系樓市恢復穩(wěn)定的周期持續(xù)多長
我朋友杠桿游戲總結過,降息、加息從來不會只有一次,我國降息周期既然開啟那就還有故事。
自2019年8月LPR機制改革以來,當月我們降息。
此后至2020年4月,我國央行又降息4次,上一輪降息周期累計降息5次。如下圖杠桿地產(chǎn)的標注。
這輪降息周期從2021年12月開始,目前累計降息2次,一次非對稱、一次全面。
雖然,美國2022年要加息,會對我們形成壓力,但杠桿地產(chǎn)認為,也不是馬上。大概率上說,我們降息不會就此結束。
在《美國態(tài)度變了!股市樓市硬上?》(2021年12月16日)一文中,我朋友杠桿游戲總結過,2022年美國加息前,是我們寬松貨幣的窗口期。
越是如此,越能理解為什么接連降息,因為窗口期緊迫。
大家還記得上一輪美聯(lián)儲加息,也就是這一波房價大漲前,美國開啟了加息,然后縮表,同時我們最開始做的是樓市去庫存、棚改、降準降息。
東吳證券整理了最近一波美聯(lián)儲加息周期、降息周期,我們央行的操作很有意思。
簡單說,2015年12月美聯(lián)儲加息后,我國央行不再降息;然后,我國央行直到2019年7月美聯(lián)儲降息后,才跟著降息。
如上文杠桿地產(chǎn)所述,剛好2019年8月我們開啟上一輪降息周期的第一次操作。當時真是跟美國跟得很緊。
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歷史經(jīng)驗。
假設這個規(guī)律成立,我們寬松的時間可能不會很長。
加上物價和房價掣肘,貨幣政策其實左右為難。我們的寬松大概率只能這幾個月,然后維持一個動態(tài)平衡,否則新的問題會出現(xiàn)。
當然了,“以我為主”,啥都有可能,杠桿地產(chǎn)必須承認我們不一樣。
不過,可以肯定的是,2022年美國加息后,我們肯定也不會立馬就跟著美國加息。
所以我們的“以我為主”,這次大概率是美聯(lián)儲加息、縮表前,我們可以放水、降息;美國人加息、縮表開始后,我們穩(wěn)為主,就算物價壓力不小,也不會盲目跟著加,靠其他策略。
因為如果輕易加息,意味著企業(yè)壓力、房地產(chǎn)壓力也會很大。
其實可以設想,利用好這幾個月寬松窗口期,首先必然會放出去不少水;其次,市場實際利率已經(jīng)比現(xiàn)在低了,基本穩(wěn)住經(jīng)濟,應該是可以的。
假設美國人真的加息很猛,我們提前降了息,拖幾個月實在沒辦法,實在需要時,象征性小幅加一點,也可以。
03從試探性非對稱降息,到全面降息背后:經(jīng)濟壓力太大
我們看上圖,會發(fā)現(xiàn)上一輪我國的降息,也是從1年期開始。
2019年8月,1年期LPR從4.31%降至4.25%,幅度不大。這一輪也是一樣。
如上圖,接下來2019年9月,1年期LPR再次下調,從4.25%,降至4.20%——幅度依舊很小。
這還沒有完,2019年11月,1年期LPR再次下調,從4.20%,降至4.15%;同月5年期LPR開啟了上一輪降息周期的首次下調,從4.85%,降至4.80%。
直到2020年2月,1年期LPR才從4.15%,降至4.05%;同月5年期LPR從4.80%,降至4.75%——1年期LPR的調降幅度高于5年期。
到了2020年4月,1年期LPR下調幅度更大,降至3.85%;同月5年期LPR降至4.65%,為LPR機制改革以來5年期最大下調幅度。
我們可以看出簡單規(guī)律,降息往往從1年期LPR小幅下調開始,然后逐步考慮5年期LPR的下調。
為什么這樣?杠桿地產(chǎn)認為主要是1年期基本是中小企業(yè)和各類工商業(yè)貸款,要穩(wěn)經(jīng)濟,滿足企業(yè)需求,需要率先降息。
同時,要避免市場過大影響,除非萬不得已,都是小幅開始。
而如果經(jīng)濟壓力較大,就得考慮5年期LPR同步下調了——比如房貸,基本都是5年以上的,而這一降,幾乎沒有例外,都會刺激一下樓市。
如今的形勢就是這樣。2021年12月20日1年期LPR從3.85%降至3.8%,前幾天1年期MLF、7天期逆回購,各自又下調10個基點,因為經(jīng)濟壓力實在太大。
根據(jù)日前發(fā)布的2021年部分經(jīng)濟數(shù)據(jù),可以顯見:
第二,規(guī)上工業(yè)近10個月趨勢不妙。
第四,無論整體固投還是房地產(chǎn)投資,增速都不理想。
這個局面,雖說不一定比2008年時險,起碼也是近年最夸張的一回了。
不救市是不可能的。
我老說,宏觀經(jīng)濟調控也好,樓市調控也罷,都是個游戲。
所以,經(jīng)濟有壓力,息是要降的,房地產(chǎn)也是要穩(wěn)的,最終的目的就是穩(wěn)經(jīng)濟、保就業(yè)。
注:文章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資產(chǎn)界立場。
題圖來自 Pexels,基于 CC0 協(xié)議
本文由“杠桿地產(chǎn)”投稿資產(chǎn)界,并經(jīng)資產(chǎn)界編輯發(fā)布。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未經(jīng)授權,請勿轉載,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