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聯(lián)合國際
來源:聯(lián)合資信(ID:lianheratings)
2022年中資離岸美元債券投資者調查報告是基于對31位中資離岸美元債券投資者一對一訪談的數據和反饋,其中25位投資人在中國香港地區(qū),6位在中國香港以外地區(qū)。該調查于2022年1月和2月進行。調查分為四個部分:一般問題、對宏觀經濟的看法、對中資離岸美元債券市場的看法和中資離岸美元債券市場的投資策略。
我們在《2022年中資離岸美元債券投資者調查報告(上)》中公布了對宏觀經濟和中資離岸美元債券市場的看法。在本報告中,我們總結了關于中資離岸美元債券市場的投資策略的調查結果。
在未來12個月內,極少數受訪者(9.7%)計劃延長其投資組合的年期。45.2%的受訪者將維持其投資組合年期,相同人數的受訪者將縮短投資組合的年期。(見附表1)。
附表1:
在接下來的 12 個月內,您將如何調整您的投資組合年期?
在未來12個月內,少于10%的受訪者會考慮投資B級債券。45.2%的受訪者考慮投資BB級債券,同時38.7%的受訪者只考慮投資級(IG)債券。有25.8%的受訪者在未來12個月內沒有特定偏好(見附表2)。
附表2:
以信用評級來說,您在接下來的 12 個月內會否有任何投資偏好?(多選)
大多數受訪者表示他們不會投資于中國某些地區(qū)的債券。48.4%的受訪者不會考慮投資東北地區(qū),16.1%的受訪者不會考慮投資中國西部地區(qū)。但許多受訪者(41.9%)表示,他們在地域方面沒有投資限制。1名受訪者明確提到不會考慮投資天津。(見附表3)
附表3:
在接下來的12個月里,中國有哪些地區(qū)是您不會考慮投資的?(多選)
大多數受訪者表示,他們打算在2022年維持對投資級和高收益級債券的敞口。部分受訪者打算增加投資級債券的敞口(見附表4)。
附表4:
在接下來的 12 個月內,您很可能會:
對于投資級債券,大多數受訪者計劃維持對所有行業(yè)的敞口。只有少數受訪者計劃減少他們在國企、銀行和非銀的敞口。大多數受訪者計劃在未來12個月內增加國企的敞口(見附表5)。
附表5:
在接下來的 12 個月內,您很可能會:
對于高收益級債券,大多數受訪者不打算增加任一行業(yè)的敞口。在城投和房地產行業(yè)方面,大多數受訪者傾向減少其風險敞口(見附表6)。
附表6:
在接下來的 12 個月內,您很可能會:
鑒于近來房地產行業(yè)的一系列違約事件,受訪者被問及是否愿意重返中國房地產高收益美元債券市場。收集到的回答非常對稱。有相同數量的受訪者表示可能和不太可能重返該市場。他們中的大多數人對他們會否重返市場持中立態(tài)度(見附表 7)。
附表7:
鑒于近來房地產行業(yè)的一系列違約事件,一些投資者退出了中國房地產高收益美元債券市場。對您而言,重返中國房地產高收益美元債券市場的可能性有多大?
沒有受訪者認為自己會在短期內(即 3 個月內)重返中國房地產高收益美元債券市場。但其中41.9%的受訪者表示將在一年內重返。值得注意的是,部分受訪者(32.3%)不確定何時會重返(見附表8)。
附表8:
您會什么時候重返中國房地產高收益美元債券市場?
如果受訪者要回歸中國房地產高收益美元債券市場,不到 10% 的受訪者只要求適中水平的年回報率,為 5-10%。理所當然的有 54.8% 的人要求高回報率(超過 10%)。然而,他們中的一大部分人對要求的回報率沒有特別偏好(見附表9)。
附表9:
您重返中國房地產高收益美元債券市場所需的預期年回報率是多少?
對于投資者在投資房地產債券時會考慮的因素方面,大部分的受訪者最關注發(fā)行人的公司治理情況、財務政策、政府政策、政府支持程度、住房市場需求、發(fā)行人的杠桿率、表外債務水平、離岸信用評級、公司管理層素質和股東結構。而大多數受訪者表示發(fā)行人公司的業(yè)務多樣性、市場地位、在岸信用評級和盈利能力屬于一般考慮因素。一位受訪者提到,發(fā)行人公司的是否上市也是一個考慮因素(見附表10)。
附表10:
在您考慮投資中資房地產公司的債券時,以下的因素有多重要?
對于投資者在投資城投債券時會考慮的因素方面,大部分的受訪者最關注發(fā)行人的行政級別、業(yè)務性質、政府政策、政府支持程度、當地政府的財政能力、當地的歷史違約事件、股東結構和隱性債務規(guī)模。關于城投發(fā)行人的公司資產規(guī)模,約半數受訪者表示最為關注,約半數受訪者持一般態(tài)度。他們中許多人對離岸和在岸信用評級持中立態(tài)度(見附表11)。
附表11:
在您考慮投資城投公司的債券時,以下的因素有多重要?
注:本新聞稿為中文譯本,如與英文新聞稿有任何出入,均以聯(lián)合國際于2022年3月2日發(fā)表的英文版內容為準。(2022 Chinese Offshore USD Bond Investor Survey Report (Part Two))
注:文章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資產界立場。
題圖來自 Pexels,基于 CC0 協(xié)議
本文由“聯(lián)合資信”投稿資產界,并經資產界編輯發(fā)布。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未經授權,請勿轉載,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