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一下施工單位的生存現(xiàn)狀與目前的業(yè)務機會。
受經濟及房地產行業(yè)持續(xù)下行的影響,民營施工單位目前岌岌可危,一方面是市場上的項目少,承接工程的競爭大,資金壓力、經營管理難度也更大;另一方面是經濟不景氣,各行各業(yè)都生存艱難,即便能接到工程也不一定能順利回款。
房地產行業(yè)自2021年下半年進入集中爆雷潮以來,上下游企業(yè)基本都深陷泥潭,尤其是施工單位,截止當前,一大批民營施工單位已被恒大等爆雷房企拖死,幾家中字頭的施工單位也頻頻傳出大幅裁員甚至欠薪的消息。
市場方面預計,今年第四季度還將出現(xiàn)大面積的施工單位裁員、降薪現(xiàn)象,另外今年破產、停業(yè)、倒閉的施工單位也將達到高峰,行業(yè)方面甚至擔心形勢繼續(xù)惡化的話民營施工單位將和民營房企一樣所剩無幾。
相比之下,國央企施工單位的日子則好過很多,不過也還是有明顯的分化。我們在《城中村改造項目的融資放開了》一文中有提到,受房地產市場的拖累,中字頭等大型央國企施工單位目前主要將精力放在了“保交樓”等項目上,因此對新業(yè)務、新項目的拓展力度并不明顯;而在新能源及儲能大發(fā)展的背景下,電投、能建、電建等能源電力施工單位的施工業(yè)務拓展則格外迅猛,包括房建、基建以及目前中央和地方大力支持的城市更新與城中村改造業(yè)務方向。
10月24日,新華社報道稱,中央財政將在今年四季度增發(fā)2023年國債1萬億元,增發(fā)的國債全部通過轉移支付方式安排給地方,并最終用于災后重建等地方基建項目。地方政府債務風險化解方面,“一攬子化債方案”已正式落地,截至10月24日,全國已有27個省市披露特殊再融資債券發(fā)行計劃,規(guī)模合計10126.7958億元,城投債券和城投非標融資(尤其是涉及政府隱債的部分)的償還工作目前也已順利開展。
市場方面認為,目前超過1萬億的特殊再融資債券的發(fā)行將大大降低地方政府及城投平臺的債務壓力,在此情況下,增發(fā)的1萬億國債也能更順利地進入基建投資并拉升經濟,因此對于國央企施工單位來說,目前屬于難得的業(yè)務紅利期,即便是民營施工單位也能在分包等領域分到一杯羹。
市場方面更利好的消息在于,以廣州為代表的城市已大力放開了基建領域中社會資本和民間資金的參與(具體可參考廣州10月19日發(fā)布的《廣州市進一步促進民間投資高質量發(fā)展若干政策措施》),包括城投平臺的非標融資也出現(xiàn)了實質性的放松。
對于基建投資以及目前中央到地方重點支持的城中村改造項目來說,地方國企和城投平臺依舊充當著主導的角色,其中國央企施工單位的介入不可或缺,不過除了本次1萬億國債、地方專項債、政府引導基金之外的其他更多資金需求則主要得靠社會資本的支持。
就最近的市場動向而言,我們切實地感受到了市場各方對基建投資的參與熱度,比如我們目前重點在做的“投資機構+城投平臺+國央企施工單位”一起捆綁的“F+EPC”業(yè)務,尤其是片區(qū)更新、傳統(tǒng)基礎設施、城中村改造、EOD等領域的項目投資,銀行、信托等主流機構的參與熱情都非常高。
更準確地說,我們認為今年的年底大概率會成為城投非標業(yè)務的爆發(fā)期,一是因為四季度1萬億國債的落地急需社會資本的同步參與(比如廣州的表態(tài)),二是因為11月份開始城投平臺基本都會停止發(fā)債工作,并等到明年1月份再集中發(fā)債,因此目前全國各地城投平臺存在更強烈的銀行、信托、私募、保理、融資租賃等方向的非標融資需求,我們最近在“F+EPC”與融資租賃業(yè)務方面的迅猛增長也充分說明了這點。
很多同行比較擔心,因本次增發(fā)1萬億國債的消息出來后,市場反應平平,包括市場方面還很擔心基建過剩的問題,因此對目前的經濟底、市場底以及相關的投資機會依舊沒有足夠的信心。
我們認為,在1萬億國債以及超過1萬億特殊再融資債券的加持下,至少城投平臺中短期內的爆雷風險是大幅緩解的,因此就當前的經濟形勢而言,做城投類的業(yè)務并綁著國央企施工單位一起進入,至少在投資風險方面相比房地產會更可控一些。當然,經濟和房地產行業(yè)如果能夠更快地好轉,則城投融資業(yè)務肯定更香。
注:文章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資產界立場。
題圖來自 Pexels,基于 CC0 協(xié)議
本文由“西政資本”投稿資產界,并經資產界編輯發(fā)布。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未經授權,請勿轉載,謝謝!
原標題: 誰的業(yè)務紅利期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