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蘇筱芮
來源:麻袋研究院(ID:madaiyanjiuyuan)
近期,上市國有銀行、股份制銀行陸續(xù)披露2019年年報。
麻袋研究院對信用卡年報中的業(yè)績指標進行了梳理,覆蓋主體包括6家國有銀行(工農中建交郵儲)以及6家股份制銀行。下文將就信用卡發(fā)卡量、交易金額、透支余額、不良率等主要指標開展簡要分析。
發(fā)卡量:多家銀行累計發(fā)卡數超億張
央行發(fā)布的《2019年支付體系運行總體情況》顯示,我國發(fā)卡量保持穩(wěn)步增長,信用卡和借貸合一卡在用發(fā)卡數量共計7.46億張,同比增長8.78%;人均持有信用卡和借貸合一卡0.53張,同比增長約8%。
根據圖1所示,年度新增發(fā)卡量最多的為中信銀行,新增數量達1626.81萬張,相比2018年排名第一的1800萬張級別而言有所下降;此外,農行、平安、中行、建行等亦保持了1000萬張以上的新增發(fā)卡量。
累計發(fā)卡量方面,突破一億張大關的5家銀行均為國有大行,包括工商銀行、農業(yè)銀行、中國銀行、建設銀行和交通銀行,發(fā)卡張數分別達到1.59億、1.2億、1.25億、1.33億和1.2億。根據歷史數據推斷,股份行中的龍頭——招商銀行累計發(fā)卡張數也已過億。
同2018年披露口徑相似,招商銀行和平安銀行兩家股份制銀行沒有披露累計發(fā)卡量,而是繼續(xù)沿用了流通卡數指標。截至2019年年底,兩家銀行的流通卡數分別為9529.99萬張與6032.91萬張。
盡管累計發(fā)卡量邁入億張俱樂部的銀行數量有所上升,但不可忽視的是,2019年新增發(fā)卡量仍在繼續(xù)放緩。2018年,浦發(fā)、中信、光大等股份行的累計發(fā)卡數量上的同比增速均在30%以上,而到了2019年,這些銀行的累計發(fā)卡增速遭到腰斬,僅在15%左右。
透支余額與消費額:同比增幅約10%
《2019年支付體系運行總體情況》顯示,截至2019年末,銀行卡授信總額為17.37萬億元,同比增長12.78%;應償信貸余額7.59萬億元,同比增長10.73%。從增速近四成到兩成再到現今的10.73%,三年間我國信用卡應償余額的新增正在不斷放緩。
具體而言,各大銀行在透支余額總量上有所增加,其中建行已突破7000億元大關;但在同比增速方面,各銀行則降到了10%左右水平,交通銀行甚至出現了負增長,如表1所示:
從透支余額占銀行個貸規(guī)模的比例來看,多家銀行信用卡透支(貸款)占個貸比重仍保持穩(wěn)定,例如光大銀行信用卡以38%的占比繼續(xù)與2018年持平、民生銀行信用卡2019年占比為31.56%,與2018年的31.96%的數據相差不大。
觀察信用卡消費/交易金額,多家銀行亦表現不俗,例如以零售業(yè)務見長的招商銀行,以高達4.35萬億元的年度消費“戰(zhàn)績”繼續(xù)獨占鰲頭,平安銀行以3.34萬億元緊隨其后,而交通銀行則從去年的第二把交椅掉落至第5位,如圖2所示:
不良率繼續(xù)攀升:僅1家銀行下降
信用卡風險在2018年下半年開始表現出抬頭跡象,伴隨著時間的不斷推移,其潛在風險逐步暴露。受宏觀環(huán)境變化、銀行主動采取戰(zhàn)略收縮措施等影響,大部分銀行信用卡不良率有所攀升,如下表所示:
數據顯示,交通銀行2019年不良率變動最為劇烈,同比增長了0.86%;招行、民生等信用卡不良亦有不同程度的上升。
針對持續(xù)上升的不良率,招行表示源于共債風險等外部因素影響:“前期現金貸行業(yè)快速發(fā)展帶來的風險逐漸暴露”。而更多銀行就此采取行動,如交通銀行提出,“報告期內,面對嚴竣的風險形勢,信用卡中心采取主動出清風險的政策,適度減緩客戶獲取速度”;又如中信銀行稱,“針對疑似共債等高風險客戶及信用卡套現等不合規(guī)用卡行為,開展專項偵測與治理”。
值得一提的是,中信銀行是目前觀測到唯一一家信用卡不良率下降的銀行主體。截至2019年年末,中信信用卡不良貸款余額為89.48億元,不良率為1.74%,較上年末下降0.11個百分點,風險水平保持穩(wěn)定。年報中,中信銀行通過單獨一整段內容介紹了其對信用卡風控作出的努力:貸前通過模型及策略的不斷調優(yōu),嚴控共債客戶通過率;貸中完善授信規(guī)則,實行差異化授信,并根據客戶用卡及還款情況進行動態(tài)化授信調整;貸后,運用智能電催和關系圖譜等創(chuàng)新技術和數據創(chuàng)新應用,提升清收效能。
信用卡2020發(fā)展預判
由于疫情等因素帶來的影響,地推受限的信用卡業(yè)務遭遇“流年不利”,2020年的發(fā)展又會如何?麻袋研究院結合各銀行年報信息,提出未來信用卡發(fā)展的三大趨勢
金融科技的深化
各信用卡中心已陸續(xù)實施金融科技戰(zhàn)略,在過去的2019年各項應用也密集落地,2020年亦將延續(xù)這一趨勢:如平安銀行推廣AI智能催收、構建基于PaaS平臺的信用卡新核心;又如中信銀行自主研發(fā)了信用卡StarCard新核心系統(tǒng);再如招商銀行打造了智能服務機器人、流量分發(fā)決策機器人、智能坐席助手機器人、服務分析機器人、質檢機器人等,覆蓋了用戶洞察、流量分發(fā)、服務交互、需求再挖掘、管理提升等五大模塊。
2.跨界場景的加強
通過“聯名卡”玩跨界,是信用卡傳統(tǒng)營銷方式之一;不過近兩年來,跨界的玩法不僅僅停留在單一的聯名領域,而是滲透到生活場景,尤其是線下生活場景的方方面面。
例如平安銀行,通過深化“金融+生活”的理念實現一站式、場景化購物,先后與Costco、“餓了么”等細分領域頭部企業(yè)開展深度合作,實現線上線下流量打通、多樣化場景融合,為客戶提供多樣化的產品與服務;又如中信銀行;聚焦“吃穿玩樂購”等高頻生活場景,面向全網用戶全方位覆蓋消費需求,打造開放的“金融+非金融”綜合服務生態(tài);再如招商銀行推出掌上生活App8.0版本,以“連接億萬人的生活、消費和金融”為愿景,積極探索拓展內容生態(tài)、品質電商、汽車生活等生活場景。
3.線上質效的提速
疫情期間的“暫停鍵”使信用卡地推人員陷入“停工停產”的狀態(tài),而獲取申卡批復后不能有效激活,也使得信用卡新增用戶在這段時間內大幅度降低。業(yè)務智能化、線上化的改造聲漸起。
今年2月,銀保監(jiān)會發(fā)布《關于進一步做好疫情防控金融服務的通知》,文件提出:
“各銀行保險機構要積極推廣線上業(yè)務,強化網絡銀行、手機銀行、小程序等電子渠道服務管理和保障,優(yōu)化豐富“非接觸式服務”渠道,提供安全便捷的“在家”金融服務。在有效防控風險的前提下,探索運用視頻連線、遠程認證等科技手段,探索發(fā)展非現場核查、核保、核簽等方式,切實做到應貸盡貸快貸、應賠盡賠快賠?!?/p>
近期,浦發(fā)銀行APP“浦大喜奔”更新至6.0.6版本,新增“無需出門便能輕松在線激活信用卡”。據麻袋研究院了解,平安、交行、建行等部分銀行信用卡已能通過手機APP,利用“人臉識別”技術在線審核用戶資質和激活卡片。未來,信用卡部分業(yè)務的“線上全流程”進度,或在疫情后得到進一步提速。
注:文章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資產界立場。
題圖來自 Pexels,基于 CC0 協議
本文由“麻袋研究院”投稿資產界,并經資產界編輯發(fā)布。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未經授權,請勿轉載,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