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達沃
在資本圈,很少有人會自認為不懂重組的,但事實上也很少有人能夠精通重組;重組的原理并不復雜,復雜的是如何把重組想法變成交易結果。
買賣有兩種,一種是消費型的,一種是投資型的,后者又分被動等待增值(比如買房產、金銀)和主動謀求增值(比如買股票、商鋪)兩大類。但在資本圈,絕大多數資產交易都是以重組為目的,原因在于實現資產交易增值的主要途徑是價值再構。
如果把重組分為“道”、“法”、“術”三個層面,“價值再構”無疑屬于“道”的范疇。一經得“道”,距離成功就不遠了。成功如馬云者,最注重的也是“道”——你看他炮制的武術短片的片名里都有一個“道”字:攻守道。
價值再構主要分兩類,一是內涵的完善,二是外延的拓展。
在資本家眼里,絕大多數企業(yè)都是有問題的,而企業(yè)的絕大多數問題都出在“不通”上——比如企業(yè)內部的人員、部門或母子公司之間“不通”,比如企業(yè)的產品跟市場“不通”。中醫(yī)曰“不通則痛”,說明“通”非常重要;“通”是解決問題的路徑,“通”也是解決問題的目標。
讓我們把話題拉回到重組上來——重組跟“通”之間是什么關系?
首先,重組要實現的是“價值互通”,比如《射雕英雄傳》里有一場郭靖背梅超風力斗群雄的惡戰(zhàn),“郭梅組合”遠比“組合”要實在,是役可謂所向無敵,無敵的基礎就在于郭靖的內力+敏捷與梅超風的功夫完美“互補”。
第二,重組要實現“路徑相通”,不同資產、資源之間由于種種原因無法“直接對接”,于是需要通過并購重組來“搭橋鋪路”,最終實現“通暢”。
第三,重組各方最終要的是“各得其所”,也就是所謂的四個人一起打麻將都說自己是贏家,可見重組當事各方既不能盲目自大,也不必妄自菲薄,對重組的訴求合理即可——當然這個“理”的基礎是靜態(tài)的(這也是為什么資本交易要約定“基準日”的原因),目標則是動態(tài)的。
第四是“術”,比如“暗度陳倉”(以被收購之名行反向收購之實)、“曲徑通幽”(以二股東之起點巧取實際控制人之位)、“借尸還魂”(通過控制權受讓和資產注入,把僵尸殼公司激活,實現“借殼上市”)等等。當然,“術”雖然排在末位,簡單說說也很容易,但真想做到、做好,還是蠻難的,其依然需要借助于“道”。
聲明:
本訂閱號為深圳達沃財務顧問有限公司運營的官方訂閱號,致力于為讀友推送并購、重組、重整等原創(chuàng)文章及最新資訊。本訂閱號原創(chuàng)文章里所引用的數據均來源于公開渠道;文章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不代表公司觀點,文中觀點僅供參考、閱讀,不構成意見或建議。
本訂閱號轉載文章的版權歸屬于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時未能及時與原作者取得聯系,若涉及版權問題,敬請原作者聯系本平臺刪除。
注:文章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資產界立場。
題圖來自 Pexels,基于 CC0 協議
本文由“破產視界”投稿資產界,并經資產界編輯發(fā)布。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未經授權,請勿轉載,謝謝!
原標題: 「游刃有余」并購重組——關鍵在“搭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