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扒哥
來源:扒財精(ID:Bacaijing)
已經和幾家國內私募股權公司、房地產基金公司,還有一家百強房企接觸。
如果這次交易順利,瑞安還可能把上海以外的物業(yè)也掛牌一部分出售。
賣什么?
據扒財精Bacaijing了解,擺上展架的項目大概率有企業(yè)天地,瑞安在5號甲級寫字樓還有44.55%的股權,另外在太平橋項目的123號、124號、132號地塊也有三棟甲級寫字樓。
上海商業(yè)地標“新天地”、賣最貴的豪宅“翠湖天地”、上海房企的后花園“虹橋天地”...知名度最高的項目,瑞安持股比基本在80%-100%,暫時不會動。
為什么賣?
如果算竣工的部分約89萬平,已完工項目估值在200億-300億元左右。這次一口氣就計劃出售100億資產。
一方面,瑞安想的是整體做資產重組。
搞清楚哪些項目低權益、變現慢、盈利面小、現金周期長,哪些項目能議價。
一方面,確實就是需要錢。
現金流凈額連續(xù)兩年負數,2020年擺正到了39.72億,是因為物業(yè)銷售額做到2019年的1.1倍。如果不看銷售部分,租金關收入20.84億元,同比下跌了7%。
而且上海物業(yè)收入占了總收入的72%。2020年上海物業(yè)的租金收入14.91億元,下跌 6%,整體租金收入立即就下來了。
只是這反差有點尷尬——被稱為“上海姑爺”的羅康瑞日常夸口,看好上海。今年業(yè)績會上還說,新的投資集中在上海。轉頭就把刀口,首先下在了上海。
前有李嘉誠的和黃、長實甩賣國內資產被問詢;囤地不開發(fā),被幾個城市下了“逐客令”;
(扒哥說:九龍倉置業(yè)以出售物業(yè)為主,九龍倉集團以發(fā)展物業(yè)為主,二者已分拆)
希望瑞安想得明白,再也沒有地方,像中國內地這么劃算了。
武漢天地2004年拿地大概2000元/平的樓面價,至今17年均價已經3萬/平。
上海瑞虹新城,2018年瑞安拿了兩期和大悅城合作開發(fā),套現45.89億元,2008年其中一期內部轉讓時,標價才1.5億港元。
說到底,最早一批港資房企來到內地,享受了最大的誠意,無論低價地、政策支持還是稅收補貼,這使它們最大程度獲取了時間收益。
市場和政策導向變了,途有財技最多自保。只要行情不好,玩轉融資市場,瑞安、仁恒、恒基兆業(yè)、九龍倉置業(yè)等等依然好幾年虧得很慘。
但如今的房地產導向,又變了。杠桿被控制、存量時代講求長期經營,包租婆的生意看似能回春。
只不過,可能港資已經沒多少“入場券”了。
注:文章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資產界立場。
題圖來自 Pexels,基于 CC0 協議
本文由“扒財經”投稿資產界,并經資產界編輯發(fā)布。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未經授權,請勿轉載,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