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陳文莉
來源:風財訊(ID:fengcaixun)
在三次延期之后,泰禾集團(000732)對《2020年年報》的回復終于來了。
7月8日,泰禾集團發(fā)布的長達51頁回復中,對深交所問詢的12項問題做了回應。
除去20多頁的規(guī)范性文字和流程內容,風財訊將其中的干貨進行了整理解讀。
外界最關心的“項目復工復產”“萬科戰(zhàn)投”“欠款償還”“第三方交易是否有漏洞”等問題,泰禾都做了不同程度的回答。
雖然內容有的切實可靠、有的純和稀泥,但讀懂這一則回復,對泰禾的去向會有更清晰的判斷。
萬科戰(zhàn)投:入股還沒達到條件
2020年7月30日,為緩解債務危機,泰禾集團的控股股東泰禾投資、實控人黃其森與海南萬益管理服務有限公司(下稱“海南萬益”)簽署了《股份轉讓框架協(xié)議》,轉讓金額24.3億元。
根據(jù)協(xié)議,泰禾投資擬將其持有的泰禾集團19.9%的股份轉讓給海南萬益,后者則為萬科(000002)的全資子公司。
不過,萬科入股是有先決條件的。
1、泰禾制定債務重組方案并與債權人達成一致,且該債務重組方案能得到泰禾與萬科的一致認可; 2、萬科對泰禾完成法律、財務、業(yè)務等盡職調查,且已就盡職調查中所發(fā)現(xiàn)的問題的解決方案及擬議交易的方案達成了一致,不存在影響擬議交易的重大問題,同時泰禾的資產、債務及業(yè)務等不存在影響公司持續(xù)經營的重大問題或重大不利變化。
意思很明顯,只有當泰禾處置好債務問題之后,萬科才會戰(zhàn)投入局。如果重組之后,債務危機仍然得不到解決,萬科會全身而退。
此次回復函中,泰禾表示,截至目前,上述協(xié)議中的相關先決條件尚未全部滿足。
簡而言之,一年后的萬科依舊還是潔身自好的萬科,而泰禾還是那焦頭爛額的泰禾,二者之間有的仍是一紙尚未完成且可能隨時作廢的《股權轉讓協(xié)議》,僅此而已。
而能讓這紙協(xié)議成真的條件,關鍵在于泰禾債務的處理。
項目進展:自有資金項目僅2個停工?回款有好轉
回復函顯示,泰禾2021年內到期債務為318.66億元,其中銀行貸款占35.85億元,占比11.25%;信托占61.72億元,占比19.37%;資產管理占12.6億元,占比3.95%;公司債占208.48億元,占比65.42%。
對于債務還款資金,泰禾稱,公司償債資金主要來源于所開發(fā)地產項目的銷售回款。
資產流動性方面,存貨占公司總資產的比例約70%,主要為地產開發(fā)項目,截至5月底,泰禾集團持有的土地儲備中可開發(fā)建筑面積約923.87萬平方米。集中分布在深圳、杭州、南京、蘇州、福州等一二線核心城市。
顯然,都是一些易于消化的地區(qū)。
不過,風財訊注意到,在回復函中,泰禾列出了31個備受關注的項目的利息資本化情況,其中8個未資本化(即為自有資金),就連其他合作項目都進行了利息資本化。
而在自由資金的項目中,泰禾僅提及了2個項目是停工的(崇文府和惠州惠陽金尊府)。此前一年,泰禾住宅項目因債務問題停工,也多有媒體報道。
在此之外,泰禾還有自持物業(yè)項目共計18個,涉及購物中心、LOFT、底商、寫字樓、車庫車位、地下商業(yè)、室外步行街等多種業(yè)態(tài)。截至2020年底,這部分資產的公允價值共計約251億元,建筑面積約89萬平方米。
還有正在運營中的酒店有凱賓斯基、鉑爾曼、 洲際酒店。截至2020年底,賬面價值共計約28億元。
值得一提的是,從回款能力上來講,這279億元的商業(yè)以及類商業(yè)項目遠不及住宅項目。
但是,只要債務有一個妥善的解決方案,后續(xù)再加上萬科的背書,無論是住宅還是商業(yè)項目,賣出去或者繼續(xù)經營也就都不成問題了。
借款:444.91億元借款逾期 達成和解
回復函顯示,截至2021年6月18日,泰禾集團已到期未歸還的借款為444.91億元,借款的金融機構類型包括信托、基金、銀行、四大資管以及境內外債券,以信托居多。
此外,預計負債計提金額47.82億元。
對此,泰禾表示,“截至目前,公司債務重組工作取得了較大進展,已與部分主要債權人達成了對已到期未歸還借款的和解,和解的主要方式是延長借款的還款期限、對資金成本給予一定的優(yōu)惠以及豁免違約金。”
顯然,泰禾爭取到了喘息的機會。
但直接負債之外,還有巨額擔保。
截至6月18日,泰禾集團因被擔保人發(fā)生逾期導致公司需履行擔保義務的債務約為57.17億元。
對于解決方式,泰禾在回復函中表示,目前,公司及各借款主體正在積極與相關債權人進行溝通,通過融資置換、債務展期、延期、分批還款等方式,針對逐筆債務協(xié)商出妥善的解決方案。
看起來,一切似乎都在好轉。
但風財訊注意到,泰禾集團與中城建設的巨額預付交易,可能會再次將其推入深淵。
巨額三方交易露餡:近70億玩騰挪 最終被隱藏
據(jù)悉,與中城建的交易,深交所一連問了三年,到如今,頗有點常規(guī)性問題的意味了。
但在這次深交所關于關聯(lián)交易的六個小問題中,泰禾集團洋洋灑灑解釋了10頁有余,卻露餡了。
故事是這樣的。
2018年,泰禾集團與大股東泰禾投資成立一家合伙企業(yè)嘉興晟昱。其中,泰禾集團實繳出資17.25億元,泰禾投資控制的嘉興焜昱實繳出資69億元。
在合伙企業(yè)平臺的層面,由于收到的全部資本金以往來款形式轉入泰禾集團,實質上此時已形成對泰禾集團的債權。
據(jù)泰禾集團在回復函中所言,本次投資旨在搭建靈活創(chuàng)新的股權投資與并購的平臺,為上市公司的戰(zhàn)略及產業(yè)孵化優(yōu)質地產項目。
但是,“自嘉興晟昱成立以來,并未將資本金用于新項目的并購或投資,而是轉入上市公司,已逐步投入到上市公司建設的項目中或用于歸還項目借款”。
2020年底,泰禾集團徹底爆發(fā)債務危機,嘉興焜昱對合伙企業(yè)進行了減資69億元。
這樣一來,此前用于泰禾集團的資本金就要吐出來,也就形成了泰禾集團對嘉興焜昱69億元的應付款。
然而,就在同一年,泰禾集團緊急預付給第一大供應商中城建設工程款55億元,年底這一數(shù)據(jù)變成了63.8億元。
但實際上,當年按工程進度結算的款項只有15.48億元。
在自身債務違約的風口上,卻預付給中城建設巨額工程款,這本身就不合乎商業(yè)邏輯。
更加詭異的是,2020年底,泰禾集團、嘉興焜昱、中城建設三方達成協(xié)議,將泰禾集團應收中城建設的63.8億元與應付嘉興焜昱的69億元進行沖抵。
最終結果是,泰禾集團還需支付給中城建設5.19億元,目前這部分資金尚未支付。
也即是說,泰禾預付給中城建設的錢,用往來款沖抵的名目,在資產負債表中“隱藏”了。
值得一提的是,有媒體報道,中城建設穿透之后,其實控人仍為黃其森。這個事情如果調查下去,就有好戲了。
注:文章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資產界立場。
題圖來自 Pexels,基于 CC0 協(xié)議
本文由“扒財經”投稿資產界,并經資產界編輯發(fā)布。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未經授權,請勿轉載,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