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毛小柒
【正文】
一、中國華融以119.81億元的對價轉讓其持有的華融湘江銀行全部股權
2022年6月9日,港股上市公司中國華融(2799.HK)發(fā)布公告稱,其于當日與湖南財信金融控股集團有限公司(下稱湖南財信)、中央匯金投資有限責任公司(下稱中央匯金)簽署《金融企業(yè)非上市國有資產交易合同》,前者以人民幣119.80668億元的對價(每股價格為3.814元/股)向后者轉讓中國華融所持有的華融湘江銀行40.53%股權(31.4125億股)。
具體看,分別向湖南財信轉讓15.91163725億股(股權比例為20.53%),向中央匯金轉讓15.50086275億股(股權比例為20.00%)。此次轉讓的每股價格為3.814元/股,整體上較其3.58元/股的凈資產略有溢價。
二、華融湘江銀行最新股權結構如何?
(一)2010年10月:由華融資產重組原湖南“四行一社”而成
華融湘江銀行是湖南僅有的兩家城商行之一(另一家為長沙銀行)。2010年10月,根據銀監(jiān)會發(fā)布的《關于籌建華融湘江銀行的批復》(銀監(jiān)復(2010)420號)以及湖南省政府發(fā)布的《關于省“四行一社”改革重組為區(qū)域性商業(yè)銀行的批復》(湘政函(2010)195號),華融資產、湖南財信投資控股、湖南出版投資控股集團、濟南均土源投資、原“四行一社”股東共同發(fā)起設立了華融湘江銀行。這里的“四行一社”分別為湘潭市商業(yè)銀行、岳陽市商業(yè)銀行、株洲市商業(yè)銀行、衡陽市商業(yè)銀行和邵陽市城信社。
(二)本次轉讓前,華融資產的持股比例已由最初的50.98%降至40.53%
成立之初,華融湘江銀行的注冊資本為40.80億元,總部位于長沙,中國華融、“四行一社”原有股東及其它股東持有的股權比例分別為50.98%、41.67%和7.35%。不過,經過2013年9月與2017年12月兩次增資擴股后,華融湘江銀行的注冊資本增至77.50億元,同時華融資產的持股比例已降至40.53%,湖南財信投資控股持有的股權比例則相應升至17.81%。
(三)華融湘江銀行的第一大股東變更為湖南財信,重回地方國資體系
本次轉讓后,意味著華融資產將退出華融湘江銀行的股東序列,湖南財信系以湖南財信金融控股、湖南財信投資控股和湖南財信信托的名義合計持有華融湘江銀行40.47%的股權,成為后者的第一大股東,而中央匯金則以20%的持股比例成為華融湘江銀行的第二大股東。
實際上,如果將湖南省財政廳、湖南興湘投資控股集團等湖南地區(qū)國有股東的持股比例匯總的話,則發(fā)現湖南國資體系合計持有華融湘江銀行的股權比例將達到59.94%,這意味著華融湘江銀行重新回到湖南地方國資體系。
(四)湖南財信系:旗下擁有銀行、信托、保險、券商等非銀牌照
除為華融湘江銀行第一大股東外,湖南財信旗下目前還擁有信托、券商、保險等類非銀金融牌照,是湖南地區(qū)最大的金融控股集團。具體看,湖南旗下分別擁有財信證券(持股比例為96.49%)、財信信托(持股比例為96%)、財信吉祥人壽保險(持股比例為33%)以及財信期貨(持股比例為38.46%)等非銀牌照。其中,財信證券由原財富證券更名而來,財信信托由原湖南信托更名而來,可以看出湖南財信目前正在打造自己的財信帝國。
(五)華融湘江銀行后續(xù)必然會更名
由于華融資產將不再是華融湘江銀行的股東,因此后續(xù)華融湘江銀行必然會更名,推測可選的名稱大致有“財信銀行”、“湖南銀行”、“湘江銀行”等幾個。
(六)華融湘江銀行總資產超過4000億元,位居城商行第31位
截至2021年底,華融湘江銀行總資產達到4259.84億元(同比增長4.93%),位居全部125家城商行第31位。2021年,華融湘江銀行實現營收11.51億元(同比增長10.00%)、凈利潤3.08億元,ROE達到9.60%,不良貸款率和撥備覆蓋率分別為1.90%和155.22%,非保本理財產品余額為362.86億元。
整體看,經營情況雖然一般,除擁有1家村鎮(zhèn)銀行(湘鄉(xiāng)市村鎮(zhèn)銀行)外、無其它子公司,但如果從ROE指標來看的話,其在城商行群體中也不算太差。
三、本次轉讓對華融來說意味著什么?
(一)不再擁有銀行牌照:體量瘦身超4000億元、確認虧損超13億元
1、此次轉讓后,意味著中國華融將不再持有華融湘江銀行任何權益(即華融旗下將不再擁有銀行牌照),也意味著這是繼華融消費金融(轉讓給寧波銀行)、華融證券之后,中國華融按照監(jiān)管要求進行瘦身之舉的又一次突破。
2、本次轉讓將會確認華融未經審核的稅后虧損為13.28億元。也即,雖然本次轉讓對價為119.81億元,但若考慮到歸屬于華融的凈資產(112.34億元)和其它項目(計提稅項金額20.62億元、因轉讓而結轉至當期的損益-0.123億元)等因素的凈額后,稅后虧損額應為13.28億元。
3、此次全部轉讓華融湘江銀行的股權后,中國華融將將繼續(xù)瘦身,其總資產和總負債將相應分別減少4140.03億元和3908.47億元,歸屬于華融的凈利潤亦相應減少11.54億元。
(二)化險瘦身:繼續(xù)清理,后續(xù)關注華融信托、華融金租的接盤方
對于華融資產的問題,監(jiān)管明確提出要“全面開展子公司清理整合,制定子公司3年清理整合方案,堅決撤銷并整合非金子公司,同步推進持牌金融機構轉讓和非金子公司退出”等,因此華融資產將繼續(xù)全面清理旗下的子公司。
在華融證券、華融消費以及華融湘江銀行等非銀金融機構轉讓較為明朗之后,需要繼續(xù)關注華融信托、華融金租的接盤方會是誰。
四、這是中央匯金首次入股地方性銀行
先前中央匯金有直接股權關系的銀行均為全國性銀行,因此此次股權變更受到關注的最主要原因是,華融湘江銀行是中央匯金首次入股的地方性銀行。
(一)2003年12月16日,中央匯金成立(注冊資本8282.09億元),成立時注冊資本為3724.65億元,其主要職能是代表國家行使對重點金融企業(yè)的出資人的權利和義務。其中,中央匯為中投的全資子公司,而后者被稱為中國版的主權財富基金,是國資委的全資子公司。
2007年9月29日,中投公司成立(注冊資本1.55萬億元)。成立后,中投公司的業(yè)務主要分為兩部分,即通過中央匯間接控股國有重點金融機構以及通過中投國際、中投海外直接投資進行海外投資與管理。其中,
2007年6月18日,財政部第二次發(fā)行10年期合計1.55萬億元特別國債(其中當時未上市農行認購1.35萬億、市場認購2000億元),用以購買2000億元美元左右的外匯儲備(占當時1.33萬億美元外匯儲備的15%),從央行手中購買中央匯金的全部股權,并將上述股權作為對中國投資出資的一部分,注入中投公司,中央匯金金則相應成為中投的全資子公司。
(二)中投公司成立后,其曾兩次對中央匯金進行增資,2007年與2010年分別增資1796.516272億元和2760.92億元,此后中央匯金的注冊資本相應增至8282.086272億元。截至2021年6月底,中央匯金總資產達到6.04萬億、負債總額達到0.48萬億、所有者權益達到5.56萬億,2020年底的員工數量只有144人,2021年上半年實現營收3000.39億元、凈利潤2914.11億元。
(三)目前中中央匯金控參股6家銀行(國開行、工行、農行、中行、建行與恒豐銀行);參股中金和中信建投2家券商,并通過申萬宏源集團控股申萬宏源證券,通過銀河金控控股銀河證券;控參股保險公司為中國信保、中再集團和新華人壽;控參股光大集團、中國建投和銀河金控等等3家綜合類機構。
(四)中央匯金的重要股東職責由國務院行使,其董事會、監(jiān)事會成員均由國務院任命,其最初定位便是代表國家依法行使對國有商業(yè)銀行等重點金融企業(yè)出資人的權利和義務,一般不會輕易入股地方性銀行。
實際上,中央匯金成立以來,便實施了對國有重點金融機構的補充資本金、財務重組、股份制改革,引進戰(zhàn)略投資者和公開發(fā)行上市等一系列的改革。例如,先后推動對中行、建行、工行、光大銀行和農行進行注資并推動其在內地和香港上市,參與恒豐銀行的改革重組;參與中再集團和新華人壽的改革與重組,推動新華人壽在內地和香港上市、中再集團在香港上市;救助和重組銀河證券、申銀萬國、國泰君安等券商,完成申銀萬國和國泰君安的股權置換、申銀萬國和宏源證券的合并、中金公司和中投證券的合并,掛牌出售了瑞銀證券、齊魯證券股份,并推動控參股證券公司全部實現上市等等。
此次破例入股華融湘江銀行,想必是背后經歷了一番博弈,是否只是過渡性持股還有待觀察,預計下個階段便是推動后者實現上市目標。
注:文章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資產界立場。
題圖來自 Pexels,基于 CC0 協議
本文由“任博宏觀倫道”投稿資產界,并經資產界編輯發(fā)布。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未經授權,請勿轉載,謝謝!
原標題: 中央匯金首次入股地方性銀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