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susu
“公司治理“評估是評級流程中極其重要的一環(huán)。企業(yè)就像是一輛輛行駛在不同賽道上的賽車。賽道是行業(yè):長度代表行業(yè)發(fā)展階段,寬度預示行業(yè)市場容量,路況代表行業(yè)的進入壁壘,車輛數代表行業(yè)的競爭格局。賽車是公司治理和管理機制,賽手則是管理層及全體員工。如果賽車性能良好,即使賽手水平一般,尚可在崎嶇路況的慘烈比賽中有一定勝出幾率;但即使水平再高的老司機,也很難駕駛一輛破舊的老爺車,在平坦的路況里穩(wěn)操勝券。從山水不翼而飛的公章、到中城建反復神奇的易主、再到數家上市公司造假的報表,公司治理缺陷逐漸成為企業(yè)違約的一大誘因。
財務報表造假、大股東關聯(lián)交易等種種亂象,都是公司治理缺陷的表現,而不是成因。僅僅盯住指標,只能是事后諸葛亮,無法實現評級所要求的預警功能。所以從今天開始,“評級的藝術”會密集討論公司治理問題的成因及評估邏輯。
先讓我們從一起失敗的合伙談判來開始對公司治理問題的思考吧。20世紀90年代,在全民經商的熱潮中,小明有了一個不錯的發(fā)明,估計一旦商品化,潛在的市場會不錯,但他沒有錢投資。這個項目的總投資量不算太大,大約2000萬就可以達到生產上比較經濟的規(guī)模。小明找到寧教授,說你在企業(yè)界的朋友不少,能不能在民營企業(yè)這個圈子里幫忙找一個肯投資的人,將來我們把事情做出來,大家三七分賬,我拿三,投資者拿七。
一個月后,寧教授為小明找到了一個農民企業(yè)家。該企業(yè)家蓋房子起家,靠著一塊塊砌磚積攢了萬貫家財。此人雖沒有學歷,但滿腦子都是智慧。教授陪他們談了一天,小明為企業(yè)家描繪了非常有吸引力的技術優(yōu)勢和廣闊的市場前景。但是,當關于企業(yè)運行方面的問題幾乎都一一得到解決之后,這個企業(yè)家提出了最后一個問題。他說,在我投資之后,我的錢都變成了設備和在制的產品,企業(yè)是個高科技企業(yè),我根本沒有能力管,經營決策完全由你做主,那么,我怎么才能知道你是在為了我們兩個人的利益而努力,而不是在“黑”我呢?如果你“黑”我,我又該怎樣保護自己呢?
這是一個很敏感但又不容回避的問題。在這個時候,小明及時地把教授推了出去。他說,這是一個公司治理的問題,寧教授是研究公司治理的專家,請他給我們出出主意吧。教授便給他們大講了一頓“法人治理結構”。教授從經理報酬講到董事會制度,還建議他們聘請若干位獨立的外部董事來對經營層加以約束。這在當時都是些時髦也鮮為人知的內容,聽得企業(yè)家兩眼大放光芒。教授以為這樣就可以解決問題了,但沒想到當這個企業(yè)家禮貌地聽完了教授的長篇大論之后,對小明說:寧教授講得確實好,但我們也沒有必要搞得太復雜了。他說,你有一個女兒,我也有一個女兒,兩個孩子又一樣大,這樣吧,干脆你把你女兒送到我這里來,兩個孩子結成伴,我供她們吃,供她們上學,你也可以踏踏實實地搞經營。
這顯然是一個不合法的“人質”方案。最終小明沒有接受這個方案,這次合作也沒有成功。但這個故事蘊含著的是“公司治理”的本質:在一定的法律環(huán)境和商業(yè)文化傳統(tǒng)中,與公司相關的不同利益主體之間所形成的相互約束的“招”的集合。那么公司治理涉及哪些主體,各自又有哪些“招”,對企業(yè)償債能力又有什么影響?我們下篇繼續(xù)。
作者:susu,微信公眾號:評級的藝術(ID:Rating-Utopia)
本文由 @評級的藝術 原創(chuàng)發(fā)布于資產界。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注:文章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資產界立場。
題圖來自 Pexels,基于 CC0 協(xié)議
本文由“評級的藝術”投稿資產界,并經資產界編輯發(fā)布。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未經授權,請勿轉載,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