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楊曉懌
近日來,東方園林的各路消息再次引起普遍關注。曾經的民企之光、行業(yè)龍頭,在短短兩年間何至于淪落至此?實際上,東方園林的發(fā)展與沒落的軌跡,就是一部地方政府權力膨脹與收縮的故事。
一、2009上市,恰逢四萬億爆發(fā)
2009年11月27日,東方園林在深圳中小板市場上市,成為中國園林第一股,這一天對何巧女來說一定是個幸福的日子。然而,上市只是一個開始,或許連她自己都沒有想到,這只是幸福的一個開端。
2008年底開啟的四萬億投資計劃,絕大部分投向了基礎設施建設。然而,四萬億計劃中只有一部分來自中央財政和政策性銀行貸款,剩余部分要求地方政府按照計劃進行配套投資??墒牵ㄤN遠大于收入的地方政府哪里拿的出那么多錢?
于是,給不了錢,只能放權。在大環(huán)境的高壓之下,中央默認了地方政府的隱性借貸行為。地方政府在沒有錢的情況下,以地方政府信用為背書,大量開展了基礎設施建設。對于當時的企業(yè)來說,這類墊資項目還屬于“新鮮事物”,評價褒貶不一,有些企業(yè)心中始終有疑慮,最終還款的錢從哪里來呢?
然而,這對風格相對激進的東方園林來說,完全不是問題。隨著成功上市開啟了他們新的融資渠道,有錢、敢干的東方園林,簽下了大量BT(建設-移交)項目,業(yè)績的快速增長,也刺激了股價的提升。
二、2013開啟全產業(yè)鏈,三四線城市大興棚改
在BT項目大行其道的時代,許多建筑業(yè)企業(yè)悟出了一個真理,產業(yè)鏈越長,毛利潤越高。如果能夠做到投融資、設計、施工一體化,那么毛利潤更是可以達到一個喜人的水平。作為一個民營企業(yè),東方園林自然明白這個道理,于是在2013年開啟了全產業(yè)鏈模式,擁有了自己的設計院、苗木供應基地、地產公司。
而此時,四萬億時代建設的那些BT項目,陸續(xù)進入了付款周期,地方政府再次面臨巨大的財務壓力,錢從哪里來?于是,許多三四線城市出現(xiàn)了以土地抵債的現(xiàn)象,畢竟在當時,土地財政也僅限于一二線城市,三四線城市的土地供應量巨大,卻沒有人接盤。當時的地產商都認為,縣城的房子,賣給誰去?
然而,人算不如天算,中國快速城鎮(zhèn)化的腳步,就在這一年再度開啟了。開啟的方式,是通過棚戶區(qū)改造和新農村建設,大量的農民進入了縣城,政府忙著建設安置房,碧桂園、恒大等地產商也開始布局,三四線城市的地產市場一片興旺,地方政府手里再度掌握著充盈的現(xiàn)金,當初敢于“吃螃蟹”為地方政府墊資干活的人也拿到了自己的回報。
與此同時,隨著三四線城市地產市場的火熱,這些小城市們也嘗到了舉債建設的甜頭,由此引發(fā)了對未來財政狀況的過度樂觀?;趯ξ磥淼禺a市場的預期,許多三四線城市也紛紛上馬“生態(tài)新城”、“宜居新區(qū)”,由此園林市場再度爆發(fā),東方園林等生態(tài)園林企業(yè)也廣受資本市場親睞。
三、2015“水十條”出臺,涉足環(huán)保領域
2015年,被東方園林稱為是“二度創(chuàng)業(yè)”。為何?因為隨著地產市場對調控,三四線城區(qū)諸多對新城新區(qū)變得一地雞毛。更最重要的是,這一年進入了全面改革的進程。
過去的數(shù)年,因為經濟的壓力,中央下放了太多權力給地方政府,然而熟悉的情況再次發(fā)生了:一放就亂。2013-2015年間,中央全面開啟了整治地方建設亂象,包括地方隱性債務、決策程序、招標采購。此時,許多地方風聲鶴唳,官員們人心惶惶,許多新上項目就此擱置、舊項目的結算也成了燙手山芋無人理會。許多民營企業(yè)在這段時期,背負著資金和政治的多重壓力,想必東方園林在這段時間也艱難異常。
而在此時,新的基建主題拉開了序幕,《水污染防治行動計劃》(俗稱“水十條”)發(fā)布了。由此,地方上再次興起了環(huán)保建設的浪潮,畢竟歷史欠賬是很大的,忽然出現(xiàn)的藍海,讓許多企業(yè)都有了新的機會。東方園林一如既往的采取了較為激進的策略,搭建了全產業(yè)鏈生態(tài)技術平臺,宣稱要打造“水資源,水環(huán)境,水景觀”一體的產業(yè)模式。
在環(huán)保部的壓力和中央宣貫下,環(huán)保項目成為當時為數(shù)不多推進得力的地方基建項目,東方園林再次踩對了市場的節(jié)拍,熬過了2015年的關卡。只是此時的地方政府,已經和數(shù)年前那個“一把手”點頭馬上開干的地方政府,變的有所不同了。
2014年,《預算法》進行了修訂,并于2015年1月1日全面實施。對地方預算的管理變得嚴格,同時對地方隱性債務也進行了嚴格的打擊與管理。就此,地方政府再也沒有屬于自己的“小金庫”了,也不能拋開預算隨意的動用資金了。曾經被中央默許的舉債權力,就此收回,只是無論地方政府還是企業(yè),都還陶醉在過去隨意、寬松的環(huán)境里。他們之中的許多人說:“政府總會有辦法的?!?/p>
四、2016信貸寬松,PPP模式全面興起
地方隱性債務被嚴格收束,但基建投資的壓力仍在,此時,國務院大力推行政府與社會資本合作模式(PPP模式),終于使地方政府有了一個合法合規(guī)的工具。此時某些政府付費的PPP項目,很難說和過去的BT項目有什么實質上的不同,但從政府的角度來說,至少采用PPP模式可以完全清楚的統(tǒng)計基建投資的去向和金額,明面上的債務,總比暗處的要好。
PPP模式的爆發(fā),也離不開那一年信貸寬松的環(huán)境,相信許多人還記憶猶新。那時候做一個PPP項目,不僅項目貸款容易落實,甚至資本金的大部分也可以靠融資搞定,也就是說一個10億的項目,只需要投入1個億就可以撬動起來。這樣高的杠桿,對應園林、市政行業(yè)的毛利率,馬上就讓許多企業(yè)為之瘋狂,這錢,也太好賺了吧!于是,這一年PPP項目邁入了狂奔。
而另一面,地方政府又有大事發(fā)生。2016年5月1日,我國全面實施了營業(yè)稅改為增值稅。簡單來說,營業(yè)稅是地方稅種,而增值稅是中央、地方分成稅種。雖然有著許多緩沖政策,但營改增的落地,讓地方財政挪騰的空間幾近于無:一頭是預算法的嚴格管理,一頭是稅源信息的公開。
盡管許多企業(yè)在這一年醉心于數(shù)百億的PPP訂單,但是一小部分有遠見的人發(fā)現(xiàn)了不妙的信號,伴隨著財政體制的收緊,地方政府的權力開始了收縮。
五、2017成為龍頭,融資悄然收緊
隨著PPP模式進一步的發(fā)展,東方園林被冠上了PPP行業(yè)龍頭的稱號。這也難怪,僅2017年一年,東方園林就拿到了770億元,增長幅度逾50%。這樣的戰(zhàn)績,實屬罕見,一家民營企業(yè)可以在短短數(shù)年內發(fā)展到千億規(guī)模,實在讓人敬佩。
拿到了訂單,下一步就是融資,融資到位,才能開工,只有開工,才能獲取那些PPP訂單的核心利益:施工利潤。東方園林比誰都清楚這一點,然而和過去一貫幸運不同的是,此時市場融資逐漸收緊的,不管是項目貸款還是資本金融資,皆是如此。
再厲害的融資術,也無法與整體的信貸環(huán)境抗衡,然而業(yè)績高壓之下,東方園林不得不迎難而上,訂單只有吃下去才能變成利潤,事已至此,也只能吃下去,至于成本,則不是那么重要。
然而在這一年的尾聲,中央對于地方隱性債務打出了組合拳,對于PPP項目泛化、債務化的傾向進行了嚴厲打擊,此外對于PPP項目的資本金問題也作為重點進行監(jiān)管,資本金融資變得不再那么容易。由于PPP項目的前期流程較長,那些在年初制定方案、年底招標采購的項目,甚至出現(xiàn)了融資成本的倒掛,也就是說,企業(yè)不得不從施工利潤中拿錢去貼補項目的融資成本。這一次,形式似乎變得不妙,尤其對融資難度高于國有企業(yè)的民營資本,甚至變得有點危險。
六、2018全面改革,地方權力已然關進籠子
如果說2017年融資只是收緊,那么2018年一定是市場的冬天。
這一年,不僅融資很難,更重要的是,金融監(jiān)管日趨嚴格,銀保監(jiān)合并、資管新規(guī)、融資租賃管理劃轉銀監(jiān)會,都讓過去很容易的事變得復雜。
更重要的是,在這一年進行了大量的機構改革,中央如是,地方亦如是。2018年6月,國稅地稅進行了合并,再次標志著地方財政制度的進一步完善。對于融資平臺、地方國有企業(yè)的政策,則讓地方財政與企業(yè)漸行漸遠,地方政府的錢袋子收得更緊了。
中央說,要建立財權與事權相匹配的財政制度,那么我們也看見了,地方政府的財權一步一步在收縮,那權力呢?亦如是,已然被關進了籠子里。
于是這一年,那些依賴著地方政府的企業(yè)們變得尤為不好過,一榮俱榮,一損俱損,世間之事,向來如此。
七、2019,黎明前最黑暗的冬天
2019年出,久違的寬松終于來了。然而,這次只是久旱逢甘霖,并不是洪水滔天,誰都明白,寬松不會持續(xù)太久。只是許多人還是很迷惑,寬松在哪兒?為何沒有到我這里來?水長眼睛了么?
是的,信貸市場的水,向來是長眼睛的,哪里回報好收益高就往哪兒去,哪里風險高,那是堅決不會去的。所以在這四月天,我們看到了一幅奇景,有些人如沐春風,而另一些人依然瑟瑟發(fā)抖。
注:文章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資產界立場。
題圖來自 Pexels,基于 CC0 協(xié)議
本文由“楊老師的基建課堂”投稿資產界,并經資產界編輯發(fā)布。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未經授權,請勿轉載,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