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宋兵乙
來源:地產風聲(ID:fangshi488)
尾款人在線剁手的“雙十一”當天,有個神秘買家在線拍下“廈門第一高樓”,代價是29.12億元。
10月22日這棟樓第一次推出競拍時,起拍價是36.4億,但因為沒人競價而流拍。
“雙十一”再拍,成交價比上一回起拍價低了7億多。有網友打趣說:
雙十一的打折風暴終于刮進了買房市場。
也有網友表示,這預示著大家離線上剁手買房的日子又近了一步。
20多天前,天貓雙十一全球發(fā)布會上,天貓總裁蔣凡說:
今年的雙十一,天貓好房將聯合全國地產開發(fā)商,“打造一次史上最大規(guī)模的房產線上銷售”。
這幾天,天貓好房交出了一份成績單,給我的第一觀感是:
人民群眾通過線上解決“房事”熱情還是挺高的。
1
累計線上看房人數5000萬+、全網曝光10億+、直播互動量7000萬+。
這是天貓好房在雙11節(jié)點上交出的成績單。
也是阿里系正式殺入地產交易領域的第一份成績單。
從數據上看,這次天貓好房撩起了廣大人民群眾的購房熱情。
在當下的房產交易平臺中,天貓好房還是一個嶄新的玩家,滿打滿算,成立不過2個月。
今年9月16日,天貓好房成立發(fā)布會在杭州進行,莫斌、郁亮、林中、朱榮斌等六十位百強房企掌舵人都跑了過去。
借助這次發(fā)布,天貓好房正式亮相,阿里在房產交易賽道上再次邁出一步。
其實,7年前阿里就開始有所動作。
2013年,阿里平臺上首次出現“房子”這樣的大件商品,地產行業(yè)首次“觸網”。
隨后,VR、直播等數字化工具開始被用于房子的線上展示。
只不過在今年之前,阿里進軍房地產交易的態(tài)度還是相對審慎,動作不大。
年初的疫情,加速了房子與數字化的結合,大量樓盤把售樓處搬到線上。
房子與數字化的結合越來越緊密,客觀上也加速了阿里推出天貓好房。
而從市場的角度看,對于阿里來說,房地產賽道也是一個具有誘惑力的廣闊市場。
目前,在6萬億的二手房市場中,有80%通過第三方渠道進行。15萬億的新房市場中,也有30%通過渠道進行,未來比例還會進一步增加。
這樣一個龐大的市場,每一個有能力分杯羹的企業(yè)應該都萌動過一些想法。
作為互聯網巨頭的阿里當然會怦然心動。
俗話說心動不如行動,而行動又能拉開人和人之間的差距。
作為地產交易平臺賽道里的后浪,阿里拿什么競爭是行業(yè)一大看點。
2
順應地產行業(yè)里的數字化潮流,阿里推出天貓好房。反過來,它也在補齊行業(yè)里的短板。
學術界有個“木桶效應”,講的是一只木桶能盛多少水,并不取決于最長的那塊木板,而是取決于最短的那塊。
目前,地產行業(yè)是最難進行數字化的行業(yè)。換句話說,它用數字化盛起的“水位”并不高,這是因為它有兩塊“短木板”:
技術和流量。
與其他許多傳統行業(yè)相比,地產行業(yè)擁抱數字化的動作相對比較晚,數字化成熟度以及普及率并不高。
有業(yè)內人調侃道,主要因為過去房企躺著都能賺錢,沒有太大的數字化轉型壓力。
如今,新房市場增長逐漸放緩,房企的壓力都挺大,他們也開始尋求用數字化來提高成交效率。
然而,許多起步晚的房企技術能力有限,在提升成交效率這件事上,顯得心有余而力不足。
眾所周知,在傳統的購房流程中,完成一次成交的效率并不高。
比如,購房者要去各個樓盤的售樓處了解情況。在經歷看沙盤、看樣板房等流程后,才可能選中自己心儀的樓盤。
做出購買決策后,更多的流程才剛剛開始。購房者需要到線下售樓處簽約、付定金、首付,還要去房產交易中心網簽、辦理稅務等等。
一般來說,購房者完成購房流程要6個月,經常讓人筋疲力盡。
要把這一整套流程全部搬到線上,提升購房者的決策效率,必須需要強勁的數字化技術能力。
作為一家頭部互聯網企業(yè),數字化技術能力是阿里的強項。
在天貓好房的規(guī)劃中,它將幫助房企定制房產旗艦店,打造“線上智能售樓處”。
具備3D購、直播等數字化技術的“線上智能售樓處”,能夠承擔線下售樓處所承擔的區(qū)位和資源展示、生活場景模擬等功能。
也就是說,購房者足不出戶,就能身臨其境地了解各個樓盤的情況。
很快,天貓3D購技術還能夠把窗外景觀、噪音光照等數據都反映出來,創(chuàng)造更真實的看房體驗。
在今年的雙11期間,天貓好房里的購房者平均看房8.1次就會選擇下單。這個決策效率相比傳統的線下看房,已經有了大幅提升。
在“線上智能售樓處”看完房后,購房者享有的數字化技術服務還沒結束。
未來,購房者在天貓好房的房企旗艦店里,還能完成樓盤體驗、定金認購、金融服務等過程。
在阿里的構想中,它要用技術把房產交易中的各個環(huán)節(jié)鏈接起來,打造一個各方互利共贏的開放性平臺。
3
左手用技術補齊行業(yè)短板,阿里的右手還拿著一個流量池。
如今,許多房企也在搭建自己的數字化交易平臺。過程之中,最大的苦惱之一是流量不足。
畢竟,房企擁有的渠道較少,能夠獲取的客群相對來說也比較少。另外,房產交易不是高頻流量,購房者買完房后,對于房企來說就意味著用戶流失。
流量不足,導致的最大難題便是房企開展的營銷效果不明顯。
相對房企而言,阿里的流量和營銷優(yōu)勢比較明顯。
去年全年,有8000萬人在淘寶上看房,這對于單獨的一家房企來說是難以達到的數字。
今年雙11期間,天貓好房就來了5000多萬人,阿里平臺上的看房人越來越多。
入駐天貓好房的房企,在雙11期間獲得天貓會場入場券,第一次擁有了正式入口和展位。
他們在5000多萬人前,獲得大量的集中曝光。
拋開營銷效果,只談流量都是耍流氓。此次雙11期間,中南置地就摘取到流量帶來的營銷戰(zhàn)果。
10月21日,天貓“中南置地旗艦店”推出“中南好房天貓購”活動,嘗試借助天貓的龐大流量,通過優(yōu)惠券讓利購房者。
最終,整個活動期間天貓“中南置地旗艦店”實現瀏覽人數234.6萬,到店人數79.7萬,成交券數11586單,完成117億成交額。
成交額和成交券數,與去年同期相比提升了20%。
可以說,無論是成交結果還是營銷效果,表現都比較搶眼。
也就是說,在手握充沛流量的天貓好房上,房企能夠獲得大量客群并且提升營銷效果,從而提高成交量。
在天貓好房上線的時候,阿里喊出“讓天下沒有難賣的房子”的口號。
透過這次雙11天貓好房的成績單,它離自己的愿望又邁進一步。
當然,目前地產行業(yè)已經進入買房市場。這份成績單背后,阿里利用數字化讓買房這件事變得更簡單。
至于到底會有多簡單,按照阿里的說法:
注:文章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資產界立場。
題圖來自 Pexels,基于 CC0 協議
本文由“地產風聲”投稿資產界,并經資產界編輯發(fā)布。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未經授權,請勿轉載,謝謝!
原標題: 天貓好房的第一張成績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