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洛洛楊
來源:大話固收(ID:trust-321)
今天這篇聊一下個人感想,僅代表個人想法,歡迎有不同意見。
前兩天有人心事重重地問了兩個問題,由于當時忙,沒有回復。后來發(fā)現(xiàn)他十分焦慮,不停地大段大段發(fā)長消息。
他擔心的,有兩點:
第一點是,自己持有了四川信托的政信產品,截至目前正?;乜睿谀硞€群里看到有人說應該要求川信把所有項目的回款匯集起來,和TOT的投資者一起分配。于是開始擔心,整夜整夜睡不著覺;
第二點是,自己持有某信托的資金池產品,也是正?;乜睿靸深^看到有自媒體發(fā)該公司母公司 “踩雷”信息,總覺得不踏實,又還有一年到期,也很緊張很焦慮。
其實這兩個問題都不是“疑難雜癥”,這位投資者也不是信托小白,理智告訴自己不用擔心,但焦慮的情緒就是停不下來。
而心態(tài)如此失衡的原因是,之前經歷了一個違約項目,雖然經歷一年多兌付了,但好像得了“違約PTSD”,一看到違約信息總覺得自己就會遇上,總往壞的方向想。
他的經歷其實非常典型,現(xiàn)在到了年底,又有不少人資金到賬,面臨相似的抉擇。前兩天的信托年會上,銀保監(jiān)會定調說“強監(jiān)管還要持續(xù)”,看樣子信托轉型才走到中半場,一投就基本是兩年,這個時點,信托投資到底要怎么做呢?
這其實就需要敢于對市場下整體的判斷。
拋開違約后大家的怨言,就交易對手而言,如果你要投資固定收益類項目,信托公司整體上依然是除銀行理財之外最靠譜的選擇。
信用風險頻發(fā)的當下,踩雷、處置風險資產不可避免,但相較于一違約就垮臺的私募基金,信托行業(yè)并不會因違約而消失,信托公司實控人也沒辦法出問題就撂挑子,硬著頭皮也得想辦法解決。
監(jiān)管層目前對信托業(yè)可以說是“愛之深、責之切”,雖然有點恨鐵不成鋼的意思,但其實也是邊放邊收、邊打邊撤;不管怎么罵,還是親兒子。
這是第一個對信托行業(yè)的整體判斷。
但不可否認的是,信托業(yè)正在面臨新一輪收縮,管理規(guī)模是在加速下滑的。不論如何解釋,這對投資的單個項目的安全性而言,并不算一個好消息。
我聽到有一個邏輯是這樣的:信托項目收益降下來了,融資方付出的資金成本低了,項目更安全了,對投資者是好事。
事情沒這么簡單。要知道與“資金成本”相比,最重要的永遠是規(guī)模。對大部分企業(yè)來說,要命的是能不能借到足夠“多”的錢,而不是足夠“便宜”的錢。
信托收益不斷下滑,疊加上非標業(yè)務受限的影響,如果再疊加上其他融資口徑斷流的影響,單個信托項目的收益是降了,但風險很可能是上升了的——這是第二個判斷。
再聊完上述兩個判斷的基礎上,再來回答開篇的問題:當下轉型中半場,信托投資到底要怎么做?
我的建議是要看情況,既要看信托公司、信托項目的情況,更重要的是也要看投資者個人情況。
對投資者來說,對信托公司仍然要保持基本的信任。這個信任即使我們不考慮信托公司自身的背景,信托行業(yè)也是有《信托法》、有銀保監(jiān)會監(jiān)管、有信托制度本身做支撐的,這些東西即使在項目踩雷后也不會消失,這是一個基本點。
如果你此刻已經錢已經投了出去,那么牢記這一點,定期拿收益就好,不必因為幾條負面新聞就被煽動焦慮。
我自己投資也有很深的體會,越焦慮,越脆弱,越容易犯錯。很多人錢沒回來了焦慮,錢回來了又焦慮不知道怎么投,一焦慮就想著趕緊投了算了,等到投出去了又覺得沒想好,看到負面消息又嚇得不行,開始新一輪持續(xù)兩年的焦慮……
就第二個判斷而言,對于資金量較少,例如僅有100萬;或者大資金的投資者,確實可以考慮適當收縮在信托方面的投資比例。
例如,過去投40%的,接下來可能投30%甚至20%資金在固收信托這塊;而且投資可以適當分散化,考慮不同的公司和項目類型,這樣萬一遇到需要時間化解的項目,不至于措手不及。
有的投資者會問:那剩下的資金,不投信托了投啥呢?
這就要繼續(xù)分情況了:
如果是資金量有限,或者年紀較大、投資較為保守,花銷穩(wěn)定而不能承受風險,那還是老老實實做大額存款或者銀行理財;選《這些理財尚且保本》里面提到的種類,收益就別想太高了;
而對收益有要求,且有穩(wěn)定現(xiàn)金流收入的投資者,則不妨保持開放一點的心態(tài)。如果只是為了替代信托,中低風險的債券基金、固收+基金、FOF基金、對沖策略基金等可以考慮。
建議這么做,有兩個原因。一是這些產品都是常規(guī)選項,將會長期、大量存在在資管領域,隨著財富增長,你遲早要投要配置;二是即使你只相信信托公司,信托業(yè)“非標轉標”,投資類真正轉型后,做出來的東西也只能在類似邏輯的產品中打轉。
對信托公司推出來的嵌套私募債類、TOF類、家族信托等產品,這里提個醒,這些產品內部差異化很大,沒有歷史數(shù)據可以參考,不要等同于普通的固收信托。如果要投,只建議投自己信得過的信托公司,也只建議投看得懂結構的項目。
其實比起信托公司轉型,更根本的是信托投資者的轉型。沒有投資者的認同,信托公司做出花來也沒什么用?,F(xiàn)在很多投資者焦慮的原因,正在于設身處地感受到了這種轉型的痛感。
解決辦法不會一下子出來,但我個人覺得,不要焦慮,你就贏了一半。當然可以偶爾回憶下三件套滿天飛,年化12%+還帶抵押擔保的年代那種飽滿的安全感;但無論如何眷戀,那個年代終究是過去了。
注:文章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資產界立場。
題圖來自 Pexels,基于 CC0 協(xié)議
本文由“大話固收”投稿資產界,并經資產界編輯發(fā)布。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未經授權,請勿轉載,謝謝!
原標題: 信托轉型中場,停止焦慮,你就贏了一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