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鄭宏宇
來源:明辨律法(ID:trzlaw)
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爆發(fā)以來,其影響范圍已擴大到全國乃至多個國家,疫情的發(fā)展,符合“不能預見、不能避免、不能克服”這三個特征,應屬于法律上規(guī)定的“不可抗力”事件。
雖然在侵權責任與合同責任方面,法律均將“不可抗力”作為法定的免責事由,但具體適用上仍需根據(jù)具體情形具體分析,才能對“不可抗力”的法律后果做出正確的判斷。
一、不可抗力的范圍界定
曾經(jīng)我國1985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涉外經(jīng)濟合同法》(已廢止)首次對不可抗力的概念、效力作出了規(guī)定,該法第24條第3款規(guī)定:“不可抗力是當事人在訂立合同時不能預見,對其發(fā)生和后果不能避免并不能克服的事件。不可抗力事件的范圍,可以在合同中約定?!保鶕?jù)該法當時的規(guī)定,不可抗力的范圍包括法定范圍和約定范圍兩種。
而《民法通則》《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民法總則》對不可抗力的定義均保持一致,即“不可抗力是指不能預見、不能避免且不能克服的客觀情況。”,未列舉不可抗力事件的具體類型,也未規(guī)定當事人可以在合同中約定不可抗力的范圍。
根據(jù)上述法規(guī)規(guī)定,構成不可抗力須“不能預見、不能避免并不能克服”三個要素同時具備,導致不可抗力的范圍受到嚴格限制,有時也難以完全符合三個要素,例如疫情是否符合“不能克服”,在不同的情況下可能并不一定,故有觀點認為不宜強求同時具備不能預見、不能避免和不能克服三項因素,宜視個案變通處理更符合客觀現(xiàn)實。
按照“不能預見、不能避免并不能克服”三個要素的標準,不可抗力主要有以下兩類:1、自然災害。自然災害是我國立法和學術界認同的最典型的不可抗力現(xiàn)象,具體包括地震、海嘯、臺風、洪水、泥石流等。但并非一切自然災害都能作為不可抗力而成為免責理由,一些輕微的、并未給當事人的義務履行造成重大影響的自然災害,不構成不可抗力。2、社會異常事件。社會異常事件既不是自然災害,亦非政府行為,而是社會中團體政治行為引致的事件,如戰(zhàn)爭、武斗沖突、罷工、勞動力缺乏、騷亂、暴動等,這些事件對發(fā)動者或制造者而言是能預見與避免的,而對其他人而言則是既不能預見也不能避免與克服的。
有觀點認為當事人在民事行為中可自行對不可抗力的范圍進行約定,但筆者認為,既然法律未規(guī)定當事人可以在合同中可以自行約定不可抗力的范圍,并且法律規(guī)定的不可抗力強調(diào)同時具備“三個不能”要素,為避免這種約定得不到支持,不妨將當事人自行約定的免責事由以免責條款進行處理,而不必約定為不可抗力,此種約定在不違反法律規(guī)定的情形下仍然可以在發(fā)生免責事由時令一方當事人免于承擔違約責任。
例如《中華人民共和國突發(fā)事件應對法》第三條:“本法所稱突發(fā)事件,是指突然發(fā)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嚴重社會危害,需要采取應急處置措施予以應對的自然災害、事故災難、公共衛(wèi)生事件和社會安全事件?!保朔N突發(fā)事件,未必都符合不可抗力的法律定義,在合同中可作為免責條款進行處理。
二、當年非典期間的民事訴訟處理
2003年6月11日,最高人民法院發(fā)布了《關于在防治傳染性非典型肺炎期間依法做好人民法院相關審判、執(zhí)行工作的通知》(法〔2003〕72號),其中規(guī)定: “(三)由于“非典”疫情原因,按原合同履行對一方當事人的權益有重大影響的合同糾紛案件,可以根據(jù)具體情況,適用公平原則處理。因政府及有關部門為防治“非典”疫情而采取行政措施直接導致合同不能履行,或者由于“非典”疫情的影響致使合同當事人根本不能履行而引起的糾紛,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一百一十七條和第一百一十八條的規(guī)定妥善處理?!?/p>
【《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一百一十七條 因不可抗力不能履行合同的,根據(jù)不可抗力的影響,部分或者全部免除責任,但法律另有規(guī)定的除外。當事人遲延履行后發(fā)生不可抗力的,不能免除責任。
本法所稱不可抗力,是指不能預見、不能避免并不能克服的客觀情況。
《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一百一十八條 當事人一方因不可抗力不能履行合同的,應當及時通知對方,以減輕可能給對方造成的損失,并應當在合理期限內(nèi)提供證明?!?/p>
可以看出,該通知分為兩種情況:
1、由于“非典”疫情原因?qū)υ贤男杏兄卮笥绊懙?,根?jù)具體情況,適用公平原則處理,即合理確定各方權利義務,而不是按照不可抗力免除責任。
2、由于因政府及有關部門為防治“非典”疫情而采取行政措施直接導致合同不能履行,或者由于“非典”疫情的影響致使合同當事人根本不能履行的,按照不可抗力的法律規(guī)定免除責任。
三、非典案例回顧:關于違約責任
【案例來源】遼寧省沈陽市中級人民法院(2005)沈民(2)房終字第800號民事判決書
原審判決查明,2003年春夏之間,全國首先爆發(fā)“非典”疫情。2004年7月23日,張某某向原審法院起訴,要求新中城公司給付逾期交房的違約金及逾期辦理產(chǎn)權證的違約金。
原審判決認為:雖然本市不是“非典”疫區(qū),但全國統(tǒng)一實施的關于防治“非典”的措施確實影響了我市正常的生產(chǎn)、生活和工作秩序;實施防治“非典”措施的期間正是工程的主施工期;雖然新中城公司未向張某某說明因“非典”可能要遭到延期交房,但這一事件不僅為新中城公司一方所知,張某某對此是知情的,而且張某某的知情不需要通過新中城公司的告知行為來實現(xiàn);本市嚴格執(zhí)行防治“非典”的措施近兩個月,新中城公司延期交房35天仍屬合理時限內(nèi)。因此,張某某要求新中城公司給付延期交房的全部違約金,理由不當,不予支持,而應根據(jù)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在防治傳染性非典型肺炎期間依法做好人民法院相關審判、執(zhí)行工作的通知》精神,按公平原則由雙方各自負擔50%的損失。
新中城公司提起上訴,要求改判駁回張某某的訴訟請求。主要理由是:既然原審判決已認定“非典”疫情屬于不可抗力,且張某某的權益亦未受到重大影響,故應當全部免除新中城公司的違約責任。張某某也提出上訴要求支持全部違約金。
二審法院認為:雖然2003年春夏之間我國爆發(fā)“非典”疫情,但新中城公司在與張某某簽訂《協(xié)議書》時(2003年4月25日)應當預見“非典”疫情可能對其正常施工造成影響,但其仍然在《協(xié)議書》中約定在2003年9月底將商品房交付張某某,且新中城公司自認“2003年9月初,工程基本完工,只差驗收”,其在2003年9月19日與張某某簽訂的《商品房買賣合同》亦約定“交房日期為2003年9月30日前”,表明“非典”疫情并未對其交付房屋造成影響,故在本案中不能免除新中城公司承擔全部逾期交房的違約責任,所以新中城公司的此項上訴主張,本院不予支持。
因此,原審根據(jù)《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在防治傳染性非典型肺炎期間依法做好人民法院相關審判、執(zhí)行工作的通知》[法(2003)72號]第3條第1款第3項“由于‘非典’疫情原因,按原合同履行對一方當事人的權益有重大影響的合同糾紛案件,可以根據(jù)具體情況,適用公平原則處理”的規(guī)定,確定新中城公司與張某某對逾期交房各自承擔50%的損失不妥,應予糾正。
四、非典案例回顧:關于解除合同及合同履行
【案例來源】湖北省高級人民法院(2007)鄂民四終字第47號民事判決書
美國東江旅游集團公司(簡稱東江公司)起訴稱,2001年8月10日與長江輪船海外旅游總公司(簡稱長江海外)簽訂了《租船合同》租賃五艘游船,合同履行期間,中國發(fā)生了非典型性肺炎(下稱“非典”)疫情,對租船合約的履行造成根本性影響, 故東江公司于2003年4月5日正式向長江海外提出全面終止租船合同,請求法院判令自2003年4月起解除租船合同。
一審法院認為,根據(jù)當時突如其來發(fā)生“非典”的實際情況,可認定在“非典”流行期間,該疫情確屬不可抗力。但不可抗力的期間只能是從疫情發(fā)生之時起到2003年6月24日為止,僅構成階段性不可抗力,并未影響到雙方合同目的的實現(xiàn)?!胺堑洹币咔椴⑽磳е轮袊l(fā)布任何航行禁令,東江公司所稱的旅客退票、運量減少,并不導致租船合同不能履行,東江公司不能將自身的經(jīng)營風險轉(zhuǎn)嫁于與旅游合同沒有關系的出租人。因此,“非典”疫情的出現(xiàn)并未對出租人履行義務、承租人實現(xiàn)權利造成任何影響,并未導致租船合同的目的不能實現(xiàn),其以不可抗力為由解除合同不符合《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的規(guī)定。東江公司提出上訴。
二審法院認為:關于“非典”疫情是否構成不可抗力事件的判斷,只能是一定時間和空間條件下進行的判斷,其能否被預見、被避免、被克服,只能依該疫情流行時期的科學技術水平作為判斷標準。如果依疫情流行時期的科學技術水平判斷“非典”疫情構成不可抗力事件,其即為不可抗力事件,不因隨后該疫情消失或被控制轉(zhuǎn)而認定其不再屬于不可抗力事件,至于合同能否因不可抗力事件而解除,系不可抗力事件對合同的影響問題,與該事件是否屬于不可抗力事件無涉。因此,一審關于“非典”流行期間該疫情屬于不可抗力事件、當其被有效控制時便不再構成不可抗力事件的認定存在邏輯錯誤,上訴人此上訴理由成立。
關于不可抗力事件對合同履行的影響,本院注意到,無論是哪一份租船合同,均未提及合同當事人可因不可抗力事件單方解除合同,東江公司均無單方解除合同的權利。本院認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九十四條第(一)項雖賦予合同當事人單方解除權,但該規(guī)定同時強調(diào)了解除合同的另一要件,即不可抗力事件對合同影響的程度,只有在不可抗力事件影響到合同目的的實現(xiàn)時,合同當事人才可單方解除合同,反之,如果不可抗力事件未影響到合同目的的實現(xiàn),則合同當事人并不享有法定解除權。是否可以存在不可抗力事件為由單方解除合同,還取決于事件對合同目的的影響。上訴人此上訴理由不能成立。
關于租船合同的目的是否因“非典”疫情不能實現(xiàn),本院認為,因涉案租船合同的履行期不低于240天,“非典”疫情影響租船合同履行的期間應予以考慮,因2003年4月28日中國政府發(fā)布旅游禁令前“非典”疫情對公眾所產(chǎn)生的負面影響已經(jīng)眾所周知,且涉案游船已于2004年4月13日實際停航,本院酌情將這一時間起點定為2004年4月14日。
關于“非典”疫情影響租船合同履行的時間終點,雖然世界衛(wèi)生組織已宣布自2003年6月24日起解除對北京的旅行警告,但“非典”疫情的影響眾所周知,即使旅行警告被官方解除,因疫情影響所具有的慣性,很難期望官方解除旅行禁令之日即為游客受疫情影響消除之日,因此,以境外游客為對象的旅游市場恢復之日應遲于旅行警告被解除之日。因此,雖然市場的完全恢復并非自2003年8月1日始,尚需一個漸進的過程,但考慮到長江海外已經(jīng)單方承擔了2003年4月14日至2003年8月1日之間的租金損失,結合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在防治傳染性非典型肺炎期間依法做好人民法院相關審判、執(zhí)行工作的通知》中關于“因‘非典’疫情原因,按原合同履行對一方當事人的權益有重大影響的合同糾紛案件,可以根據(jù)具體情況,適用公平原則處理”之規(guī)定,本院酌情將“非典”疫情影響租船合同履行的時間終點確定為2003年8月1日。
本院認為,雖然“非典”疫情對涉案租船合同的履行造成了較大影響,但這一影響尚未達到令合同目的不能實現(xiàn)的程度,東江公司以“非典”疫情之發(fā)生單方面行使合同解除權的做法本院不予支持,在法定要件尚不具備的情況下其單方解除涉案租船合同構成違約。
租金應否減免,如減免其數(shù)額如何確定。雖然東江公司無權依據(jù)合同約定或法律之規(guī)定單方面解除涉案合同,但其仍有權依據(jù)有關約定以及法律規(guī)定尋求租金損失的降低。其合同依據(jù)是二審庭審時雙方均承認其效力的1993年《租船合同》第十四條第二款,依該款之規(guī)定,如突然發(fā)生其他無法預見并對其效果不能防止或避免的不可抗力事件,致使中國或國際旅游市場發(fā)生重大變化,雙方或任何一方確實不能按約定的條件履行,繼續(xù)租用已成為不可能時,租方可暫停租用,或酌情減免租金?!胺堑洹币咔閼搶儆谠摽钏傅耐蝗话l(fā)生且無法預見、并對其效果不能防止或避免、致使中國或國際旅游市場發(fā)生重大變化的不可抗力事件,在疫情影響期間,東江公司無法按原先約定的條件履行合同,其依約有權暫停租用,或要求長江海外酌情減免租金。其法律依據(jù)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一百一十七條第一款:“因不可抗力不能履行合同的,根據(jù)不可抗力的影響,部分或者全部免除責任”。如前所述,東江公司對租船合同的全面履行義務已因“非典”疫情的發(fā)生而受到影響,因而東江公司有權要求部分免除其因不履約而產(chǎn)生的責任。
綜上,本院認為,“非典”疫情屬于不可抗力事件,該不可抗力事件對涉案租船合同的履行造成了影響,對于“非典”疫情影響涉案合同履行期間的租金,東江公司有權不予支付。但涉案合同中并不存在合同一方當事人可因不可抗力事件單方解除合同的約定,同時,“非典”疫情對涉案合同的影響尚未達到令合同目的不能實現(xiàn)的程度,因此,無論是依據(jù)合同約定抑或法律的規(guī)定,東江公司均無權單方解除涉案合同,東江公司單方解除涉案合同、拒絕支付欠付租金的行為構成違約,因此其還應依合同約定支付相應的違約金。
五、評析小結
從目前疫情的發(fā)生情況和政府采取的各種措施來看,雖然可以認為疫情符合法律上對不可抗力的定義要素,但還不能僅僅因為發(fā)生疫情就解除合同,還應看疫情對合同的影響是否達到令合同目的不能實現(xiàn)的程度,合同是否還有繼續(xù)履行的可能,也不能僅僅因為疫情就免除自身的合同義務或違約責任,還應根據(jù)合同條款中對于合同目的、免責事由、解除合同等內(nèi)容的具體約定,綜合考慮疫情對合同履行的影響程度和公平原則,合理確定各方的權利義務。
目前最高人民法院尚未針對本次疫情發(fā)布有關通知文件,但筆者認為上述兩個案例筆者認為是疫情影響合同履行的較為典型的民事爭議,具有代表性,非典期間的通知精神也仍有借鑒意義,對于已經(jīng)因疫情而影響履行的合同相關方,可參考上述通知和案例,對履行合同或解除合同的法律后果做出一定的預判,及時協(xié)商解決可能發(fā)生的爭議,避免損失擴大。
注:文章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資產(chǎn)界立場。
題圖來自 Pexels,基于 CC0 協(xié)議
本文由“明辨律法”投稿資產(chǎn)界,并經(jīng)資產(chǎn)界編輯發(fā)布。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未經(jīng)授權,請勿轉(zhuǎn)載,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