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王一鑫
來源:我額頭青枝綠葉(ID:yixin_thinking)
融資租賃作為當下活躍的一種金融工具,根據(jù)融資標的物的屬性大致可以分為對公和零售兩大類,對公類的比如醫(yī)院、地方平臺等(對于航空公司的飛機租賃不考慮在內),租賃標的物一般為不動產且具體形態(tài)不一二足,但其業(yè)務的實質更偏向于信用融資,側重的是對于融資主體的信用分析,而非對于租賃物的分析和管控,租賃物之于對公融資租賃的企業(yè)來說,與其說是一種風控手段,還不如說是一種“合規(guī)”手段。
對于零售類的,融資標的物的一般是指車輛。從不同的維度,車輛融資租賃又可以進一步的細分,比如根據(jù)“融資”或則“融物”的偏倚度,一般有可分為新車融資租賃和二手車融資租賃,單純從融資租賃的結構設計、合同條款以及后端風控手段等的設計來看,這兩類業(yè)務在“回租”模式下沒有太大區(qū)別,但業(yè)務的實質卻有較大的差別,主要體現(xiàn)在場景、客戶畫像以及資金用途清晰度的不同。對于新車融資租賃來說,承租人的畫像大部分都是有購車需求的消費者,資金用途清晰,并且在受托支付的場景下,可以管控資金的流向,其實質是一筆消費貸款;對于二手車的融資租賃來說,本質是就是一筆信用更下沉的車抵貸,并且資金用途一般也是補貼家用、生意周轉或者償還其他負債等,因為資金用途的不清晰,可能導致的二手車承租人的還款能力尤其是還款意愿的不確定性是高于新車承租人的,因此對應的風險可能更大一些,對于融資租賃公司來說,要求的收益補償也更高些。
同時,對于車輛融資租賃,從車輛的用途的角度來分,又可以大體分為乘用車融資租賃和商用車融資租賃,今天重點總結下這兩類車型的一些基本業(yè)務邏輯的不同:
一、生產工具VS消費品
商用車與乘用車最本質的區(qū)別在于商用車對于承租人而言是生產工具,但乘用車對于承租人而言是消費品,兩者的屬性不同,對應的承租人的還款來源是不同的,進一步是還款的清晰度以及還款的集中度不同。對于商用車的承租人而言,其主要的還款來源就是跑運輸賺取的運輸費,這相較作為消費品的乘用車來說,還款來源更加清晰,但同時,相較于從事各行各業(yè)的乘用車承租人,商用車的還款來源的行業(yè)或者職業(yè)集中度更高,因此,在運輸行業(yè)整體不景氣時,商用車融資租賃對應的還款現(xiàn)金流相較于乘用車波動幅度可能會更大,對應整體資產的不良率或者壞賬率較乘用車融資租賃上升會更快。但與此同時,我們知道,乘用車作為消費品,無論是銷量還是承租人的還款來源與人均GDP、居民可支配收入等國民經濟指標高度相關,而國民經濟的增長又對于公路貨運量的需求有著強勁的托底效應,從名義GDP與貨運量增速之間關系來看,兩者基本同步,因此,對于商用車融資租賃領域而言,更多的參與與公路貨運相關的車型,比如城際重卡,城市輕卡等,在風控標準不變的情形下,根據(jù)大數(shù)定律,逾期率等資產質量指標的走勢也會與乘用車一樣,與國民經濟等宏觀經濟指標的走勢高度相關,可有效的壓縮商用車融資租賃因還款來源行業(yè)或職業(yè)集中度過高帶來的還款現(xiàn)金流波動的幅度。
同時,因還款來源的不同,對于商用車融資租賃而言,其前端風控的邏輯與乘用車融資租賃也有所不同。對于乘用車融資租賃而言,因其還款來源的多樣性,判斷風險的基本點還是放在對承租人還款能力和還款意愿的判斷,比如承租人的工作、收入、資產負債以及個人信用情況等,與其他的個人信用貸對于個人信用的判斷區(qū)別不大,但對于商用車融資租賃來說,因第一還款來源是承租人的貨運收入,因此除了對承租人的個人信用情況進行判斷外,還需要對于承租人的相應工作經驗、攬活能力以及承租人對于自己收支有沒有合理的測算等進行相應的盡調。如果說乘用車融資租賃對于承租人的分析還款意愿重于還款能力,那么對于商用車融租租賃來說應該是承租人的還款能力重于還款意愿?!咀ⅲ簩τ谏鲜龅姆治?,僅限于融資租賃公司基于個人承租人自己進行風險定價,不考慮基于廠商信用或第三方信用的保值租購模式?!?/p>
二、小眾市場VS大眾市場
商用車相較于乘用車來說是一個偏小眾的市場,目前整個商用車,包括重卡、輕卡、拖掛、客車等銷售總量也只是乘用車銷售總量的1/6左右,因此就市場容量來說,乘用車的市場更大,對應的乘用車融資租賃在過去的幾年發(fā)展的也更快,參與度和滲透率也更高。
因市場大小的不同,對應了乘用車和商用車融資租賃風控難度的不同。無論是乘用車融資租賃還是商用車融資租賃,其一個基本的風控邏輯是區(qū)別于對公類融資租賃的,對于對公類,租賃標的物可能是更傾向于滿足“合規(guī)”的角度出發(fā),但對于車輛融資租賃,融資標的物不僅僅流于是“合規(guī)”,更是“風控”的手段。對于汽車零售類融資租賃公司的而言,除前端風控外,保證資產質量和資金回收率的一個重要手段就是對于車輛的把控,即承租人出現(xiàn)違約或逾期后對汽車的回收和處置。無論是乘用車融資租賃還是商用車融資租賃,雖然在回收方面汽車回收的手段可能略有不同,但回收的總體難度差別不大。而對于處置這一環(huán)節(jié),因商用車市場較乘用車小很多,處置難度更高,這其中最關鍵的原因在于估值的難度,尤其是對于商用車殘值的定價,商用車表現(xiàn)出的沒有“流動性”的“非標”屬性更強,當然,對于先發(fā)的商用車融資租賃公司而言,在建立起殘值定價能力和資產處置渠道后,其護城河也較乘用車融資租賃會寬一些。
注:文章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資產界立場。
題圖來自 Pexels,基于 CC0 協(xié)議
本文由“我額頭青枝綠葉”投稿資產界,并經資產界編輯發(fā)布。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未經授權,請勿轉載,謝謝!
原標題: 關于車輛融資租賃的一點思考